移至主內容

免費報的代價

2015/08/08 18:20
9,276次瀏覽 ・ 2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香港報導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報紙因此是社會知識的檔案或載具。不過,因爲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盛行,新聞或知識的取得很方便,報紙已經沒有多少人看了,香港的情形也差不多,特別是免費報正逐漸取代傳統的收費報。

有56年歷史的《新報》7月12日突然停刊,在筲箕灣阿公岩村道的報社大樓也隨後拆除。《新報》是香港過去15年來第一家停刊的報紙,7月11日在聲明中指出,「隨著免費報章的出現」,《新報》「處於長期虧蝕」,不得不「正式結束業務」。

香港目前的收費報有11家中文報和一家英文報,包括8月6日復刊的《成報》,免費報則有4家中文報與一家英文報。免費報雖然也是大衆化的報紙,其實不以新聞爲主,版面大多是廣告,報導往往短小簡略,又以軟性和娛樂新聞居多。比起傳統報紙,免費報缺少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國際視野,更談不上分析與批判。

根據香港出版銷數公證會報告,免費報的發行量通常都比付費報來得高,好處是,更多的人看報,至少對社會現象有粗淺的認識;壞處是,看免費報的人多,買傳統報紙的人就相對減少,他們的社會知識就可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另一方面免費報瓜分了廣告的收人,傳統報紙的生存難免陷入困境。

當馬經報和正經報一樣流通時,香港報紙的生態無疑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免費報的確改變了報業市場的遊戲規則,傳統報紙也因此受到相當大的競爭壓力,如果進一步向經濟利益或政治權勢低頭,喪失的恐怕是獨立報導和自主言論,新聞頂多是歷史的灰燼。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