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大生頂樓種菜 活用都市空間

2014/11/29 11:00
4,018次瀏覽 ・ 3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記者張佑任、郭庭伊/台北市報導】學校頂樓經常是被限制活動的區域,也會被人連想到心情不好要獨處或者是偷抽煙的地方,而在台大有一群學生,為了空間改 造、活化閒置空間,他們利用屋頂的空地來種菜。在頂樓,不只植物得到充分的日曬,空間活化的概念也能夠被巧妙的運用,他們是來自台大社會學系的「傢傢 久」。

照片

創辦人楊淳名(左)細心解說各種作物

 

為實現行動方案 成立「傢傢久」

「傢傢久」團隊的創始來自於台大社會學系教授陳東升開的一門課,「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這門課的期末報告需要分組做出一個能夠執行的行動方案,其中一組的報告主軸是社會住宅。

他們的構想是以社區為單位,社區中每個住宅並不只是單純睡覺、洗澡的地方,而是真正能夠滿足每個人的生活所需。例如,社區裡能擁有托老托育、廚房、菜園以 及共同工作空間。再透過二手物交換、老物新生等方式,讓社區裡的資源能夠循環、再生。破除現有的經濟模式,用以物易物或以勞力交換,來滿足個人的生活基本 需求。

報告結束後,這組的同學想要繼續執行他們的計畫,於是找上了當時的助教楊淳名合作,一同成立了傢傢久團隊。

縮小計畫規模 從屋頂菜園做起

傢傢久團隊將社區住宅構想成一個社群生活的概念,理想的社區計畫中有屋頂農園、社區廚房、托老托育園地與老物新生的機構,而支撐整個計畫的理念則包含環境友善、在地交換系統媒合需求與資源、創造就業機會等。

照片

傢傢久團隊當初的手繪概念圖

 

楊淳名說,由於整個計畫非常大,他們決定先獨立出其中一個項目,嘗試其可行性。而被選中的項目就是屋頂菜園。當時會選擇屋頂菜園是因為教育部有個計劃叫作「大學小革命」,可以申請到一筆經費,用來建設屋頂的菜園。

「大學小革命」計畫要求拿到經費後必須有空間改造成果搭配一學期創新的課程,在這次的課程中,每個禮拜有三小時的理論課及案例探討,後面兩小時是實習課 程,也就是到屋頂操作農作。在課堂中,同學必須在讀完理論、參訪實習後,做出一個行動方案,以自己關心的方式提出一個可以操作的模式。

照片

台大社會學系大三學生曾昱誠,現為頂樓菜園管理員

 

公共空間種菜 收成免費發放

為了讓屋頂農園擴大執行,傢傢久執行認養制度,開放師生認養小菜圃,主要是台大社會系的學生與老師為主,但也有少數他系同學參與。認養方式是一學期三百 塊,可以擁有社會系館頂樓的兩塊小菜圃,要栽種任何植物都可以,私人菜圃的收成歸個人所有。目前開放認養的私人菜圃約佔一半,其餘為公共菜圃,由傢傢久成 員照顧。

另外傢傢久與原本開課的陳東升老師在社會系開設服務學習課程,教同學一些基本農作知識,也讓他們親手製作屋頂農園的堆肥、拔除雜草、栽種菜苗等等,從種植到收成都全程參與。

因為系館屋頂是公共空間,每期的蔬菜收成後,他們期望收成能公開且有公共性價值,於是會將公共菜圃的菜分送給系館裡其他老師,也在系上公告收成日期,讓系上同學免費索取。

未來產量穩定 將幫助弱勢

接下來的規劃是在台大成立一個社團,招募其他系外有興趣的同學一起參與,除了增加人力外,希望未來能在社會系館上逐漸建立一套固定的經營模式,再能將屋頂菜園的概念推廣到其他系館,讓其他系館繼續延續屋頂菜園的經營模式。

談到整個模式的終極目標,社會系大三學生曾昱誠說,希望藉由大學生在課餘時間照顧這些菜,讓這些收成能夠成為一種食物貨幣,等到產量增加、經營模式穩定,再將這些食物分送給台灣大學附近的弱勢族群,例如獨居老人、單親、低收入戶家庭等等,成為學生回饋社會的模式。

延伸閱讀

傢傢久粉絲專頁

饗耕粉絲專頁

社會正義與世界公民《饗耕 可食綠屋頂》 推廣影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