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該如何監督治水預算?
政府預計耗資1410億預算的全台治水計畫,目前已悄悄進行了一年半,而第一階段三百多億的經費也將花用殆盡。這項如此龐大、全面的治理計畫,規劃作業進行至今,竟沒有一件工程是達到「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之標準, |
照片
|
問題的影響範圍不僅是納稅人辛苦的血汗錢因為政府疏失白白浪費,未經環評的粗鄙施工,也使台灣各地河川及其週遭環境、生態的破壞情形更鉅。台灣的河川是人民生活存續的命脈,若河川將死,身為台灣子民怎能不奮起為河川生存請命? 在一場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的「民間監督治水預算」討論會中,民間如何參與規劃、審查、監督政府高達1410億的治水預算,在各環保團體及關心民眾的共同思辯討論下,大致的共識如下:
監督團體的概念應是民間監督治水計畫相當值得推行的作法,然而,第二、第三階段的工程規劃作業已陸續展開,如何遴選適合的人?組織的架構與分工應是如何?如何確保監督組織的公正性..等,都需要一一確認定案下來,以目前情況而言似乎緩不濟急,是否應有一臨時小組先行參與二、三階段的規劃作業,以避免日後只能抗議補救,都需要民間團體能盡速整合,團結出擊展現實際的行動力。 滾動式檢討相關資訊: 經濟部水利署「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專屬網站:http://fcp.wra.gov.tw/default.asp 經濟部水利署「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專屬網站 (本文部份資料引用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