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化價值」阻礙廢除死刑?
專訪美國加州大學的法蘭克林.哲林(Franklin E. Zimring)教授,今年五月份,法蘭克林.哲林教授與夏威夷大學的大衛.強森教授(David Johnson)所合寫的一本關於亞洲各國廢除死刑跨國比較的書籍即將出版,因此,他特地到台灣做出版前最後的確認。
2008年二月底,美國加州大學的法蘭克林.哲林(Franklin E. Zimring)教授訪問台灣。他拜訪了法務部、關心死刑問題的法學教授,也訪問了台灣從事廢除死刑運動的NGO和工作者。今年五月份,法蘭克林.哲林教授與夏威夷大學的大衛.強森教授(David Johnson)所合寫的一本關於亞洲各國廢除死刑跨國比較的書籍即將出版,因此,他特地到台灣做出版前最後的確認。我們有幸能夠採訪到他,請他分享對於亞洲廢除死刑運動的觀察。
西歐為限制政府權力,避免重蹈國家殺人的慘痛覆轍
法蘭克林.哲林教授認為在西歐,驅使死刑廢除的並非文化價值,而是國家的力量。在納粹和蘇聯的統治下,國家殺人的情況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也因此在那個時代後,歐洲開始反省並限制政府的權力。英國、西班牙等國家,死刑的廢除也都是因為偏左的政權得政,而這些情形在人權概念成熟之前就已經形成。
因此他認為,歐洲國家會廢除死刑主要是對於軸心國、納粹、共產黨的反省。直到1981年,西歐最後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法國,才代表著廢除死刑指標性的新意義,也就是人權概念的誕生。
人權是西方概念不適用亞洲?
法蘭克林.哲林教授進一步分析,亞洲總共有29個國家,其中有15個國家已廢除死刑,其餘14個國家仍執行死刑。在亞洲仍執行死刑的14個國家中,大部份的國家很少執行死刑,如:印尼與泰國;而威權體制的國家,如:中國、越南、北韓常執行死刑。其中,中國在過去十五年中,每年處決了8000到10000名死刑犯;相對的,印度在過去八年裡,只執行一次吊刑。這兩個國家都具有所謂的「亞洲價值」,但是對於死刑的執行卻有如此大的差距。香港屬於中國價值文化的一部份,但在政治傳統偏向英國,香港並沒有執行死刑,且當死刑在香港廢除的時候,香港的中國人並沒有不滿或是反對,因此可以看出死刑的廢除和文化價值是沒有關聯的,而是政治體制造成的差別。
由威權轉為民主的南韓
此外,這本書中他更花了很多篇幅觀察那些由威權轉變到民主自由的國家,例如台灣和南韓。南韓在右翼威權獨裁者朴正熙的領導下,處決死刑的人數相當多,但是在1988年民主化後,南韓已經十年沒有執行死刑了,這是因為什麼的改變呢,是文化價值嗎? 法蘭克林.哲林教授認為當然不是,而是政治體制的轉變!因此更可以知道文化價值並不是主要的關鍵,主要在於差異政治上的不同。
最後他說到,公眾不喜歡罪犯,公眾喜歡看到處罰,但是許多人認為我們今天生活在相對較為安全的世界,因此政府的權力應該受到限制。並且有越來越大的共識,即對於處罰的形式應該更為人道,而這也將逐漸成為一種信念價值!
【怕死特派員~林野花、黃小卉、Lena、吳阿珮、小青蛙 2008.03.12】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