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天災頻仍下的社區韌性考驗

2025/04/02 14:17
3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根據2024年的「世界風險報告」,菲律賓的風險指數高達46.91,位居全球的風險指數排名首位。這不僅是一個冰冷的數字,更深刻反映出此一群島國家所面臨的挑戰有多麼嚴峻。菲律賓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同時身處颱風生成區域,該國彷彿是大自然力量的競技場,颱風、洪水、地震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如影隨形,時刻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菲律賓每年平均遭受約20個颱風的侵襲,其中6至9個會直接登陸,帶來強風、暴雨和風暴潮,這些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引發洪水、山崩及損壞基礎建設,對菲律賓的經濟和社會造成巨大衝擊。僅僅是氣候的威脅,就足以讓菲律賓人民提心吊膽,也讓他們更需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社區的脆弱與挑戰

在菲律賓,國家災難風險減少與管理委員會(Nation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cil, NDRRMC)是主要的災害管理機關,近年在改善早期預警系統、災難準備和應對流程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在這些進步的背後,仍有許多社區面臨著極其脆弱的處境。

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Addition Hills社區,被視為菲律賓最大的非正式居住區(informal settlement)。該社區的土地自1994年以來由市政府持有,至今仍處於託管,被稱為福利村(Welfare Ville)。有超過10萬名居民生活在這個極度擁擠的社區,狹窄的巷弄、使用輕型易燃材料搭建的房屋,以及盤根錯節的電線,皆使該社區時常發生火災,且容易造成嚴重傷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場大火波及超過800戶家庭,至少4,000名居民流離失所,這場災難凸顯出社區環境在應對災害時的脆弱。

照片

社區韌性的建立與實踐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菲律賓家扶中心在2020年底首次建立跨單位平台,邀請區公所、鄰里長、消防隊、居住福利委員會及中心經濟扶助之家庭與區長展開對話,透過多次諮詢與共識會議,蒐集居民和社區的困境與挑戰,聚焦災害整備、因應、復原與緩解等工作,並將目標定錨在更為根本的「社區韌性」及「社區永續」,推動「社區環境改善方案」。

該方案的核心是賦予社區居民力量,透過邀請社區志工家長組成社區巡守隊,與地方政府部門協調合作,盤點社區所需的防災設備,討論災害發生時的指揮鏈和各部門的角色。過去4年,中心在11個街區的公共區域設置逃生地圖,標示消防設備位置和緊急聯絡方式;安裝滅火器、消防水帶、太陽能自動感應照明燈,並為志工家長和鄰里長定期提供災害應變訓練及急難救助包。接受完整培訓的志工家長和鄰里長也在往後年度的培訓中擔任種子人員,為超過1,000名社區居民提供防災宣導和消防演練。

照片

社區英雄的無私奉獻

May女士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單親母親的奮鬥史,更是社區韌性的縮影。10年前丈夫去世後,她一肩挑起重擔,獨力撫養5名孩子並兼職多份工作,只為讓孩子能夠溫飽。儘管生活艱辛,May女士從未放棄希望,堅強獨立的她更是投入社區服務,成為中心「社區環境改善方案」的家長志工。

充滿韌性的May女士深知,在災害頻傳的菲律賓,社區的互助和守望至關重要。她積極參與災害應變的宣導工作,將所學新知分享給其他居民,成為社區的防災種子人員。在經歷兒子企圖自殺的事件時,她運用心理健康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陪伴兒子走出陰霾。May女士深感,這些培訓課程不僅讓她學到新知,更讓她成為一位更堅強、更有能力的母親和社區成員。她的故事持續激勵社區居民,讓他們相信,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綻放出堅韌的花朵。

社區的守護天使

Aide女士是第32街區的鄰里長,也是社區的守護天使。她與菲律賓家扶中心的志工家長密切合作,共同守護社區安全。Aide女士深知,社區安全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一位居民的共同使命。她積極參與各項防災訓練,協助監督社區消防設備的安裝,並負責通報社區內的災害事件。

2021年第32街區發生大火,有將近300戶家庭受到影響,甚至失去了家園和財產。Aide女士和志工家長不眠不休地值勤了3天,協助將受災家庭疏散到安置中心。在避難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他們在籃球場搭建帳篷,為災民提供食物、衣物和毛毯。Aide女士的雪中送炭,讓社區居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

這場火災讓Aide女士深刻體會到防災應變的重要性。她與志工家長共同努力,評估社區的災害應對需求,制定消防安全計畫,並在社區內安裝消防設備和逃生地圖。Aide女士的付出不僅提高了社區的防災能力,更凝聚了社區居民的向心力。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能夠成為社區的守護天使。

照片

強化社區韌性刻不容緩

在災害頻傳的菲律賓,社區的脆弱性不容忽視。菲律賓家扶中心的努力,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賦予社區居民力量,讓他們能夠在面對災害時自救互助。未來我們將動員更多公私部門的力量,共同為社區撐起保護傘,強化社區韌性,讓每個家庭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生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