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資傳系做公益 募資助非洲貧童傳愛
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十八同仁」畢業製作團隊,日前(3月17日至19日)發起「舊鞋救命」校園小型公益募資活動,攜手「舊鞋救命基督關懷協會」,為遠在非洲的居民募集物資。這群即將畢業的學生,用行動實踐所學,跨越國界傳遞愛與希望。在梁丹青老師的指導與支持下,短短三天內,這場活動獲得全校師生熱烈響應,共募集58雙鞋、217件衣物及11個包包。所有物資已於3月21日送往「舊鞋救命」伯利恆倉庫,即將透過海運送至非洲,為非洲貧童與居民帶來實質的幫助。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2024年的報告指出,全球逾10億人生活在極度貧窮中,其中孩童占5.84億。同時,台灣環保署統計顯示,2020年舊衣回收量創十年新高,達7.8萬公噸,顯示資源浪費日益嚴重。這些數據不僅凸顯全球貧富差距,更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息息相關。團隊期盼,透過實際行動喚起大眾關注,我們身處物資豐沛的台灣,更應具備惜物觀念,減少過度消費,透過回收再利用,延長物資壽命,實踐「淨零綠生活」,為地球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南臺科大校方高度肯定學生的行動力,讚揚他們結合所學專業與社會關懷,展現大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十八同仁」團隊透過社群媒體及校園宣傳,成功串聯師生的愛心。團隊成員表示:「我們希望透過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世界角落仍有許多人需要幫助,並呼籲珍惜資源,讓舊物發揮新價值。」首位捐贈者王同學也分享:「從Dcard得知活動訊息,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社會帶來溫暖。」


指導老師梁丹青表示,「十八同仁」團隊在四年大學生涯中,培養了深厚的默契與合作精神。畢業前夕,他們期許自己能如「十八銅人」般團結,將所學發揮至極致,為大學生涯畫下完美句點。梁丹青老師也強調,畢業專題結合公益,跨海援助非洲兒童,不僅是對學生專業的實踐,更是寶貴的社會參與。透過實際行動,學生能深入了解社會議題,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這份經驗將對他們未來的職涯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孕育更具社會關懷與使命感的專業傳播人才。
「十八同仁」團隊由王昺豐、張家怡、吳曉珊、黃珮絢、李佳盈、劉俊廷、莊喬琦、連翔慶、黃采楓、邱品惟、許峻瑋、張家銓、曾惟新、李宜婷、吳佳容、郭鎧瑞、莊瑋宸、唐笠凌等十八位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學生組成。他們在大學四年的課程中一同創作,培養了深厚的默契與合作精神。在畢業前夕,他們決定以「十八同仁」為名,共同完成畢業專題,期許自己能如歷史中的十八銅人一般,團結一致、堅毅不拔、各司其職、無堅不摧,將四年所學發揮到極致,為大學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本次活動不僅是物資捐贈,更是資訊傳播與公益結合的實踐。「十八同仁」團隊將這項小型校園募集活動過程紀錄成影像作品,希望藉此引起更多人對國際議題的關注。「舊鞋救命」協會未來將持續在各地舉辦募資活動,包括3月28日至30日在台南安平區、4月19日至20日在嘉義華南高商,以及預計7月在高雄的活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