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木鑿魂 匠心永恆

This is a modal window.
木雕之路的開始
木雕結合了生活及民俗,是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反映雕刻師傅在作品上的心靈寄託與追求。陳啓村從小熱愛創作,從而深受影響,踏上雕刻之路。
木雕藝術者陳啓村因為家境的關係,從事鹽工工作的父母親過世前,希望陳啓村能學一門技藝。當時的陳啓村跟父親許下諾言,他想要學雕刻。
學徒生涯的前三年,陳啓村只能不斷打磨神像砂紙,始終沒有機會動刀實作。到了第四年,他才終於握起鑿刀,成為一名粗胚師傅。
雕刻靈魂的起點
在開始雕刻前,粗胚師傅會先畫圖設計,完成了以後,會進入開斧大吉的宗教儀式,完成了就可以進入正式的雕刻。在粗胚的階段,最重要是掌握人體的結構,它的頭部,跟它的身體的肢體語言。
當東方工藝遇見西方美學
精益求精的陳啓村,偶然閱讀到米開朗基羅的畫冊,驚為天人,因此他專門學習了西方的油畫及雕刻技術,中西美學相融合,讓作品更具生命力。
木雕藝術者陳啓村認為米開朗基羅的畫冊對他影響非常深遠。他認為東方雕刻普遍講究的是寫意,但是西方的美學講究的是寫實。像東方傳統藝術經常講到,坐著五個頭身,站著七個頭身,但是現代藝術的表現,通常是非常細膩的,包括人體的肩、手、腳掌的比例,都有不一樣的一個結構。
以木為筆 記錄人間百態
不僅如此,陳啓村也透過相機與畫筆,記錄生活靈感,生動展現人生百態,以木雕描繪生活及神話,不僅精湛詮釋技藝,更為作品注入溫度與人文情感。
比如,在陳啓村的作品裡面有一件天蓬大元帥。基本上,我們所瞭解、常見的,都是在西遊記裡面所聽到的豬八戒。主要人物的結構是兩頭、四臂、豬鼻、獠牙,因為這件作品是木雕刻成,只有減法,沒有加法,一但失敗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因此這四隻手該如何去配置,在雕刻的過程非常困難。第二件是陳啓村較為現代的作品,起因是他的妻子帶著小孩去買衣服,當女兒回來試穿新衣服給陳啓村看時,他看見小女兒那一種既靦腆又高興的表情,因此,陳啓村深深的被女兒的神韻感動,叫做新衣的作品因而誕生。
人間國寶的匠心之路
陳啓村在56歲時,憑藉著對木雕的熱愛及精湛的技藝獲得了文化資產局傳統木雕重要匠師保存者登錄,是歷來最年輕的「人間國寶」。他希望將這份精神傳遞給下一代,讓木雕藝術歷久彌新。
木雕藝術者陳啓村認為,一件好作品要感動別人,要先感動作者自己本身,一件好作品不是在於它多麼的精巧、細緻,而是在於它如何觸動人心。陳啓村打從心裡發誓,他要從事木雕藝術這一生一世。
淡江新聞 黃昱綺 陳楚尹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