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最新研究:適量飲酒對健康的影響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與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於2024年12月17日發表一份報告,全面檢視適量飲酒對健康的影響。該報告應美國國會要求撰寫,旨在為下一版《美國飲食指南》提供科學依據,探討飲酒與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全因死亡率等八種健康結果之間的關聯。
報告將適量飲酒定義為男性每天最多兩杯、女性每天最多一杯(依據2020年《美國飲食指南》)。研究分析了過去十多年來的相關數據,探索飲酒行為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並對飲酒對身體的正面及負面影響進行量化。報告指出,適量飲酒與健康的關聯複雜多變,並針對八種健康結果進行系統性分析:
1. 全因死亡率: 適量飲酒與全因死亡率降低存在中等確定性關聯。換言之,適量飲酒者的死亡風險可能低於完全不飲酒者。
2. 體重變化: 適量飲酒對體重、BMI及肥胖風險的影響無法得出一致結論,但研究顯示,男性的體重變化與適量飲酒間的關聯相對穩定。
3. 癌症風險
• 適量飲酒可能增加女性乳癌風險(中等確定性),且飲酒量越高風險越高。
• 對於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的證據較為薄弱(低確定性)。
• 與口腔癌、食道癌等其他癌症無法得出明確關聯。
4. 心血管疾病: 適量飲酒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率(低至中等確定性)。
5. 神經認知功能: 報告未能確定適量飲酒是否與認知衰退或癡呆風險存在明顯關聯。
此研究報告顯示,適量飲酒的影響因人而異,且伴隨著健康風險與益處的雙重效應。例如,適量飲酒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處,但同時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因此,政策制定者需審慎考量這些複雜關聯,以制定平衡的公共健康政策。
反觀我國目前對酒精產品的管理相對寬鬆,稅率較低且廣告限制不足,導致酒精產品容易取得,並對年輕族群吸引力大。儘管對酒後駕駛採取了嚴格執法,但相關事件仍屢見不鮮,顯示飲酒文化和健康教育尚待改善。未來, 我國應借鑒美國經驗,加強酒類產品的管理,包括限制廣告投放、提高酒精稅率、強化健康教育,以及完善酒後駕駛執法,全面提升公眾對飲酒風險的認知。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