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田巡道車

嵌入:
文字-A A +A

看著搖搖晃晃的車開在幾乎被野草淹沒的鐵道漸行漸遠, 不禁感到有點悲涼. 和遠方高速鐵路的龐大工程相比, 只覺它單薄得像風中殘燭, 也許只要一場風雨, 或一個簡單決策, 這些畫面將不再出現…

對於在中南部長大, 像我這種喔哩桑年紀以上的人而言, 台糖的五分小火車應該是共同的記憶. 小時候每天上學的路上, 就會經過這種小火車的平交道. 由於我每天上下學的路很小, 所以也沒有警示燈, 一群小朋友騎著單車, 遠遠看到火車來, 都加速趕在千鈞一髮以前通過鐵道. 大家都不想等火車, 因為它開得很慢, 又拖得很長, 讓人很不耐煩….

    

從來沒想過, 小火車在蔗園裏奔馳了將近一個世紀, 其實扶持了無數家庭的生計. 然而它卻默默的在經濟掛帥的年代淡出我們的視線. 一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它好像已經變成記憶, 才開始翻箱倒櫃的找它的蹤跡….

 

第一次看到巡道車, 是蒜糖號. 看到照片, 我愣了一下, 心想哪來的這種奇奇怪怪的火車和這種古靈精怪的名字? 蒜與糖?

查了一下, 才知道有蒜頭糖廠. 它位於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 蒜糖號是蒜頭糖廠鐵路網的巡邏車, 通常只有長官能坐這種軟坐車, 所以又稱大人車. 我可以想像在製糖工業興盛的時期, 大人們穿著筆挺的中山裝, 頂著大盤帽, 坐在巡道車上奔馳在一望無際的蔗田裏, 吸引多少目光, 是多麼風光的感受.

   

在服役半世紀後, 這些巡道車大多已腐朽. 我相信有一天, 這些糖廠失去觀光價值 ( 或稱經濟價值 ), 巡道車和五分小火車將徹底消失….

   

很感謝南方公園鐵道社團, 他們辦的這次活動, 吸引了十多位各方好手. 包括中華電信 MOD 攝影小組, 南科工程師, 還有一位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資深駕駛員. 這群人湊在一起, 確實激盪出難得的談話內容和體驗. 

 

我問南方公園鐵道社團的社員, 為什麼要辦這個巡道車乘坐的活動? 他回答得很簡潔 : 為即將消失的事物留下影像與見證. 我看看身邊運甘蔗的五分小火車, 感受到這群人的熱情和執著.

 

那些原本應該奔馳在一望無際蔗田的小火車, 已經被裝上五彩棚頂, 安上坐位, 像勞碌已久的老人, 還要像小丑一樣披上彩衣, 為了生存, 有點不專業去取悅新世代的人們. 我不知道新一代的人如何看, 但這承載台灣三代共同記憶的事物, 在經濟成長優先的沖刷下已經凋零不堪.

    

看著搖搖晃晃的車開在幾乎被野草淹沒的鐵道漸行漸遠, 不禁感到有點悲涼. 和遠方高速鐵路的龐大工程相比, 只覺它單薄得像風中殘燭, 也許只要一場風雨, 或一個簡單決策, 這些畫面將不再出現…

    

附註 :

  1. 六腳鄉的 "六腳” 其實是 “六家” 的誤稱. 而蒜頭村其實應該是算頭(有錢的意思)村, 又是一個諧音的謬誤.
  2. 目前台糖五分小火車還在服役的只剩虎尾糖廠. 每年冬季甘蔗收割時, 還能看到小火車蹣跚的開在田中的畫面.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DanielCrab

記憶有一種很有趣的特質, 它會把一些物品, 景象, 聲音甚至味道, 和當時發生的事串在一起.
看到台糖小火車, 小時候騎單車拼命要在火車來以前衝過平交道, 還有同學滑倒犁田的畫面突然就清晰的浮現. 這幾乎是封存的片段, 我想也只有看到小火車才喚得出來....
屏東我最深的印象是高屏溪的蘆筍, 還有舊高屏大橋, 有空會再去走走...

nature23

好懷念的蒜頭糖廠,大約8年前還在讀嘉義大學時有和同學騎機車去過,很喜歡那個木造站房外還留有敲鐘的懷舊設施,看到巡道車與五分小火車行駛在長滿野草的軌道上還蠻有滄桑感的說,不過蒜頭算不錯了,像我們屏東糖廠就再也看不到這種畫面了

ellenlee

哇,對餒,六腳就是六家,以前就六戶有錢人家,六腳的蒜頭餅味道真的有夠重,但吃起來口味讚又不油膩,跟聞起來不太一樣,還有六腳的花生也是超多的,我加薏仁,所以有一點點知道

11

加入時間: 2011.03.27

DanielCrab

加入時間: 2011.03.27
4則報導
4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4:58

活力漁港 大溪

2011-04-10
瀏覽:
3,183
推:
4
回應:
0
3:08

芳苑燈塔

2011-04-06
瀏覽:
3,284
推:
7
回應:
0
0:19

白沙岬燈塔

2011-03-30
瀏覽:
3,512
推:
9
回應:
1

蔗田巡道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051篇報導,共13,20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051篇報導

13,20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