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影像修復尋找佚失的歷史

2024/10/10 22:24
2,9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5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
      曾吉賢所長

      這些舊的媒材裡面
      不管是膠捲磁帶
      甚至未來數位檔案裡面
      甚至光碟影片都會有很重要的歷史影像
      那這些影像承載的整個
      可能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地區
      這個家庭很重要的一些影像記錄
      那如果因為媒材的發展
      就把這些影像媒材給丟棄了
      那就非常可惜

      照片

      每次推出一個新的媒材
      然後舊的媒材就很容易被拋棄
      那一來是因為這些媒材的發展
      並沒有為這些媒材的延續性
      做一些比較妥善的處理
      這些不同的時代的媒材出現的時候
      就會讓大家很容易把上一代的媒材給丟棄
      那再來是這些媒材並沒有相容性
      比如說膠捲磁帶數位檔案
      這三種完全是不一樣的媒材
      那這些播放的設備
      比如說膠捲的放映機
      或者磁帶的錄影機
      都沒有繼續生產
      那再來是維護的人員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所以變成說過去舊的這些媒材
      就會成為孤兒
      就不斷的被取代之後他就變孤兒了
      現在不容易再閱讀
      不容易再拿來做延伸使用
      這些歷史影像放越久
      它的價值就越高
      越可以作為以後的學者
      或是許多的專家
      去研究臺灣社會以前的樣態
      非常重要的影像文本

      照片

      目前修復影像大概會分兩類
      一類是膠捲一類是錄影帶
      那膠捲基本上如果膠捲找到
      然後他應該已經有點發酸
      或者是會甚至沾黏
      甚至他的片格會損毀
      那影片的接的地方
      可能都已經過去長期以來
      那些膠帶都已經退化
      我們必須要透過一些物理修復的方式
      等到這些完成物理修復之後
      就做清潔
      那清潔之後
      就做數位掃描
      把這些膠捲再進到那個掃描機裡面
      1秒24格的方式掃成24格24個檔案
      之後再進行逐格的修復
      一格一格修
      把上面的人為所造成的刮痕
      或者一些損傷
      再把它用數位軟體修復回來
      所以這是膠捲修復的部分
      那另外一部分是磁帶的修復

      照片

      磁帶它是錄影磁帶
      它可能會時間一久就可能會脫磁
      甚至會長黴
      那以臺灣的天氣來講
      很容易就是產生這些
      造成磁帶損害的這些天然的條件
      那我們目前就是把磁帶
      就把它打開了然後把這些黴給去除掉
      去掉之後再找一些舊的這些放映機
      再把影像轉成數位檔案
      未來的科技發展會非常快
      就用AI就用虛擬的插件的方式
      把它圖產給增加
      用虛擬的方式
      那這項科技正在發展中
      這也是未來這個磁帶修復
      非常重要的技術

      目前我們南藝大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總共修復了很多的影像
      包含了臺灣第一部自制的歌仔戲電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
      它是35毫米的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
      自己成立數位修復小組
      把它修復好

      照片

      那我們也從這個資源回收廠
      找出一部非常重要的
      而且佚失的影片叫媽媽為著你
      這也是非常特別的案例
      因為他已經在資源回收廠上泡水了5天
      事實上我們用很多的人力物力
      把它給搶救回來
      就希望做一個典範的示範效果
      讓大家知道說即便在這樣惡劣條件下
      我們還是可以把它修復
      我們我們也數位轉檔
      非常多很重要的家庭錄影帶
      大概也辦了大概將近60場在臺灣各地
      希望家庭把自己的
      家庭錄影帶自己修復好
      就家庭成員
      自己修復自己的家庭錄影帶
      孫子修復阿公以前的錄影帶
      那這種家庭的影像
      因為這些工作坊的舉辦
      然後不會丟棄
      反而可以成為
      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影像文本

      照片

      包含了宮廟的一些過去的習俗
      禮儀的一些節慶的影像
      或者家庭的8毫米的影像
      我們不斷的在在搶救
      也不斷的在修復
      那這些東西
      事實上我們也希望國家可以重視
      就是說不是只有播影中心的片庫
      需要修復需要去再現被看見
      更重要是藏在民間的影像
      目前臺灣的某些角落
      還有很重要的臺灣歷史影像
      甚至在海外
      曾經殖民過臺灣的國家
      這些國家或許都有臺灣珍貴的歷史影像
      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工程

      照片

      音像紀錄所畢業生
      高寬皓

      我做磁帶修復
      然後去做錄影帶修復工作
      我是因爲覺得可以跟民眾比較貼近
      那他們拿出來的錄影帶
      就是有可能是他
      這二三十年他都沒有再看過
      他結婚完二三十年都沒有看過
      那我們怎麼透過這個工作坊
      教他怎麼修復
      然後到最後
      想辦法讓他可以再看到那個畫面
      對我來說
      他們看到這些東西會是比較重要

      音像紀錄所學生
      藍天歆

      一開始接觸修復電影的管道
      也是從播影中心那種比較商業化
      然後從經典片子的數位修復開始接觸
      然後進來學校之後就是會開始意識到
      就是家庭影像
      或者是所謂的孤兒影像
      就是這種比較是
      跟在地居民比較有連接的東西
      引起我更大的興趣
      然後也想要推廣給更多的人知道

      音像藝術媒體中心助理
      陳佑禎

      他們出去搶救
      然後搬一些文物
      然後搬一些物資回來
      我是負責拍攝的那個人這樣
      然後我覺得拍攝過程比較有趣的
      就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人搶救文物的時候
      我如果沒去的話
      大家就是搬的很辛苦
      然後流的滿頭汗
      然後在一個很髒亂的環境
      沒有人會看到
      然後所以通常我在現場就是會
      除了看那個現場的文物是什麼東西以外
      然後可能會特別抓一些
      就是學生們還有老師們
      就是搬運過程那些過程做記錄

      照片

      然後因爲我們中心也有一個YouTube頻道
      然後最後我們會把這個搶救的過程
      變成一個小小的短片
      然後讓更多人看到
      我們南藝大媒體中心還有映像紀錄研究所
      有在做電影文字的搶救跟保存
      然後就是還是希望透過媒體的力量
      讓大家看到我們有在做這件事這樣
      大家可以回家看一下自己的家裡
      還有沒有錄影帶
      然後家裡甚至有搞不好還有膠捲
      然後就可以找出來
      然後找我們轉檔
      然後避免重要影像流失這樣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
      曾吉賢所長

      我們在過去五年的這樣的一個時間裡面
      我們常跟臺南市文化局合作
      甚至我們發展了一臺胖卡車
      叫home movie car家庭錄影帶車
      我們到臺南市各區去宣傳搶救家庭錄影帶
      我們就希望先從我們地方在地開始
      當然我們也不會只有在臺南而已
      也去了其他的各縣市
      甚至我們到了海外
      宣傳搶救家庭錄影帶
      那所以我們一直很在乎南藝大
      臺南藝術大學所處的這樣的一個偏遠的環境
      我們倡議的就是
      我們踩在民間的位置上
      我們踩在偏遠的地方
      所以我們能夠理解偏遠的困境
      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這個地方

      照片

      甘之如飴的地方
      因為我們希望能夠發揮更多民間的
      在民間搶救歷史影像的
      這樣的一個功能
      那我們也希望補足臺灣
      沒有辦法照顧到
      這麼多地方上面的一些歷史影像
      這樣的這樣的一個狀態
      所以我覺得這是好事
      就是國家和國家電影中心
      做屬於國家典藏這些商業的
      或者重要的這些作者導演作品
      可是民間的影像需要人來做
      那我們義不容辭來承擔這個工作

      公民記者許家睿台南官田採訪報導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7:01

      烏山頭水庫

      雅仁
      5,356 0 29
      ▶︎ 05:51

      烏山頭水庫

      雅仁
      5,356 0 29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