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書.生.侘寂】─施永華七十個展~~簡潔質樸,蘊含時間光澤的書藝美學

2024/09/18 12:07
3,269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中-嘉義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照片

(書生侘寂-左七書法名家施永華及貴賓開幕大合照。)

繼八年前的【書.生.自然】24節氣書法巨作,當代書法名家施永華醞釀四年的書法藝術沉積與淬鍊~

自9月14日起至11月10日止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辦蘊含~

簡樸.真摯.轉瞬即逝的書法藝術~侘寂美學「【書.生.侘寂】—施永華七十個展」。

照片

(書生侘寂書法家施永華。)

本次展覽施永華大師感謝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視覺藝術科許秀蘭科長及各界好友支持鼓勵。14日舉行開幕式~現場貴賓雲集。包含市議員陳廷秀、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港區藝術中心代理主任周武慶、財團法人台中市港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大松、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南投縣美術學會創會長李轂摩、台藝大前副校長林進忠、逢甲大學漢字中心主任蕭世瓊、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梁永斐、台東書法家蕭春生、中興大學教授陳欽忠、教授林永發、台灣藝術大學教授林郁周、澹廬書會理事長李建德、中華弘道學會榮譽理事長張自強、書法名家陳炫明、嘉義縣文化獎書法名家蕭吉川及清水區長蔡慶生、梧棲區長溫國宏,及正副議長服務處代表、龍井區農會理事長楊茂連、等書法藝術大師現場約四百多人,祝賀展出成功,一致稱讚施永華大師是一位難得的書法界奇才,其創作更是難得一見的墨寶,值得各界觀賞。

市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大師施永華以獨特的藝術視角,重新詮釋書法這門傳統藝術,並將其融入現代生活與哲學,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照片

(書生侘寂-書法名家施永華作品。)

「書生侘寂—施永華七十個展」

本次展出共計約二百幅佳作。分有七個子題:

1、自書自話。2、舊作品回顧。3、臨帖。4、新詩書寫。5、紅樓夢。6、對聯。7、實驗創作。

呈現施永華以白話詩記錄日常,打破僅限古典詩詞的書法框架,將書法與現代生活結合;「舊作品回顧」呈現他書法風格的演變;「臨帖」展出他臨摹古代書帖的作品;「新詩書寫」書寫七位包括故友和他崇拜的詩人,展現詩的意境;「紅樓夢」嘗試以小說或日記的形式完成書法創作;「對聯」展示不同筆調書寫的對聯作品;「實驗創作」展示在筆法、布局、墨色、裝裱和拼貼上的實驗創作,探索書法新表現。

侘寂原意是簡陋,是日本獨有的自然美學,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

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之美,其中殘缺之美極具代表性詮釋出樸素,安靜事物的素雅粗野之特性。
侘/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
寂/是時間的光澤,
侘寂最初起源于中國宋代的道教,後來傳入佛教禪宗,到了南宋時期-榮西和尚-把禪宗,

從中國帶到日本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所以侘寂美學的哲學觀深受道家及禪宗的激發和心靈狀態,

則源自於唐宋時期詩詞與水墨畫畫面蒼涼極簡的氛圍,隨著時代的變遷侘寂逐漸演變為了~

素雅、自然、粗野、極簡、禪意,生活哲學和設計美學。

施永華表示希望讓觀賞者欣賞自己的書法像是品味文章,像是閱讀小說~

感知到本次策展有其佈局的起承轉合,彷彿都有一個可以引人入勝的趣味。

侘寂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概念源於佛教的三法印---無常、苦、空。生命的體會漸入此境。

侘寂(日語:侘び・寂び,平假名:わび・さび)是日本文化中的美學概念,被認為是一種以接受短暫與不完美為核心的世界觀。

這種美學概念有時被描述為一種欣賞本質上「不完美、無常和不完整」的美。

古人云:人生七十才開始,而人生其實並不完美,最終要向內尋找自己的歸屬,成為自助助人的光!

書法大師施永華解釋,書法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他對生命的感悟。回憶起自己書法之路,源於當年讀台東師專時,因課外活動選擇有限,才誤打誤撞進入書法領域,之後在堂哥建議下,開始學習書法,踏上書法創作旅途。

施永華出身嘉義縣鹿草鄉。書法啟蒙恩師是張忠良老師,其後跟隨陳其銓老師 及蔡長盛老師學習,也受到鼓勵與肯定,對於三位老師銘感於心。隨著年齡增長,深刻體會到生命中的侘寂之美,並將這一思想體現在書法作品中,希望能與觀者共同分享對人生哲學的體悟。

也分享書法作品中落款~朱艸的由來~

其一/朱是紅色的,施永華的華~也是花的意思。而花被解讀是紅色的艸。

其二/自己也是鹿草人,也是有艸,更符合心懷故鄉之意。

所以取其"朱艸"為名,吉祥寓意。

一幅書法作品由書寫者注入自己創作的精氣神於其中,

本文寫完成後,剩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落款。

所謂落款就是"落成款識"的意思,其主要的構成是〔款文〕和〔用印〕。

要能配合的好才能平衡作品,甚至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也使整篇作品顯得高雅。

照片

(書生侘寂-書法名家施永華作品。)

施永華本次展覽中一幅140公分見方的大尺幅作品《痴》,主要表達他對書法的執著與痴狂,更因創作中的特殊環境與技法,呈現出獨特的墨色變化,顯現出書法與空間的互動樣態。《五月的木棉花道》主要表達對逝去友人的懷念,感謝曾經互相切磋書藝,真摯情感灌注其中,令人動容。《紅樓夢》本是文學巨著,以書寫小說為創作形式的嘗試,將文字與書法結合,增添了作品的故事性與趣味性,此外,展覽中還展示了不同筆調書寫的對聯作品,這些作品展現了他對書法韻律美的深刻理解,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實驗創作」代表了對未來書法探索方向的實驗,他透過筆法、布局、墨色等元素進行創新,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音樂家曾玉欣與施老師相識多年在【書.生.侘寂】一書中寫序~讚賞施永華大師的《紅樓夢》系列作品如「印象樂派--德布西大師」的音樂般~充滿節奏感與韻律,猶如古典與現代音樂的交織,讓觀者彷彿在書法中聆聽到優美的音樂旋律。施老師的創作樣貌始終不間斷的一直在進化。落筆不羈古典或是現代,有娟秀不染也英氣雋永之風兼備!

照片

(書生侘寂-書法名家施永華作品。)

歡迎對書法藝術感興趣的民眾,前來欣賞【書.生.侘寂】—施永華七十個展」的書法美學,並細細品味,感受大師對生命與藝術的深刻思考。展覽資訊歡迎至港區藝術中心官方網站( https://tcsac.taichung.gov.tw/ )及粉絲專頁查詢。

**

後記/

感謝施永華大師連線採訪及照片提供。

**

 

 

 

 

 

台中港藝中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