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的菸品添加物禁令草案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項政策旨在限制加味菸中的特定添加物,以減少菸品的吸引力。然而,這樣的禁令是否能有效達到預期的公共衛生目標,還有待觀察。歷史上,類似的禁令往往最終導致黑市的興起,而不是消費行為的改變。例如,美國在上個世紀推行逾十年的禁酒令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未能停止酒精消費,反而促進了非法酒精的流通。
再來看看台灣,自從去年新修正的菸害防制法禁止電子煙以來,電子煙不僅僅沒有消失,非法電子煙的走私和黑市交易更是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而菸品添加物的禁令可能會導致類似的後果,使得原本合法銷售的加味菸產品最終可能轉入地下市場。
此外,這樣大規模的政策調整可能會對合法菸品市場造成衝擊,紐西蘭預定實施「無煙世代」禁菸令後又取消的例子很明確的表明,過度嚴格的控菸政策可能會導致非法菸品市場的擴大,這不僅會影響國家稅收,還可能對國家政策的執行造成困難。
根據立法院法制局的報告資料,如果禁止加味菸,可能會導致每年數上百億元再麻煩確認的菸稅和菸捐收入損失,這將對社會福利政策的穩定運作產生連鎖反應。菸捐收入的一部分是用於健保安全準備金、補助弱勢者健保費、罕病防治等多項重要用途,這些都是社會福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這些挑戰,政府需要仔細考慮如何平衡公共衛生目標與經濟影響。一方面,需要有效的政策來減少菸害;另一方面,也需要確保政策不會導致更大的社會問題,如非法菸品市場的擴大和國家財政的損失。這需要一個多方面的策略,包括教育、法律執行和公共衛生倡導,以及對那些可能受到政策影響的人群提供支持和資源。最重要的是,推動政策最怕顧此失彼,若是為了禁止加味菸卻導致社會健康政策倒退嚕,實在得不償失。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