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東吳學生動員力量大,改變校方既定政策

2011/01/14 17:01
4,655次瀏覽 ・ 7次分享 ・ 3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事件簡述:


東吳大學雙溪校區環境優美,依山傍水,然其先天的限制是校地狹小不足,近年來因興建兩棟教學大樓而稍減教室和教授研究室不足的問題,然而運動的場地和空間有限,實為校方和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為解決此問題,校方原先規畫要在原有操場新建體育館,並廢棄原有操場。由於事前校方並未和學生完善溝通,引起學生抗議並發動連署要求保留操場,而學校也從善如流,宣布興建體育館政策暫時中止。

◎成因:


     校地狹小而學生眾多是東吳學生所面對的先天劣勢,在前校長劉兆玄先生規畫下雖已興建兩棟教學大樓,暫緩教室不足問題;但另一方面,運動空間場地的不足雖被注意但仍未列入議程。新上任校長黃鎮台先生便在上任時規畫要將興建一座類似巨蛋規模的體育館,以解決現有的問動空間問題不足、健身房過於狹小、戶外場地若下雨無法上體育課等問題;以及對很多學生來說相當重要的畢業典禮問題:現有的禮堂太小,無法容納各系的畢業生,使得畢業典禮必須分梯次舉行,甚至有些家長只能在戶外觀看螢幕。


        目前東吳雙溪本部所擁有的室內運動設施都集中在綜合大樓三樓,該樓層同時擁有健身房、韻律教室、桌球室和籃羽球場,卻要容納本部近七千名學生的負擔。


◎學生回應:


        學生意見多為反對,主要原因是因為東吳每年十二月都會舉辦國際超級馬拉松。這是一個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競賽,吸引相當多國內外選手前來挑戰。加上校方完全未告知此訊息,學生擔心學生可能在未和學生溝通的情況下就貿然動工,因此展開行動。


        最早此消息在2010124日揭露於PTT-SCU-TALK板,但並未引起太大討論。由於同年1210日正是東吳國際超馬的舉辦日,熱心學生自發性組成「東吳拯救操場聯盟」,在當日24小時內,身背「超馬十年,操場末日」末日的看板,並發送一千份傳單給學生。由於超馬是國際性的活動,媒體報導超馬消息時,亦報導了同學的活動。隨後,學生在臉書網站上成立「東吳拯救操場聯盟」,並在校內發起連署活動,共有3,125位東吳師生簽下連署書,超過千人參與;並透過「有圖有真相!千人拍照保操場」活動,號召學生拿著捍衛操場標語拍照。受到學生的壓力,校方宣布相關建設討論暫停。學生的力量改變了校方的政策方向。


◎結論:


        站在局外人的立場,筆者並不清楚蓋體育館的利弊得失。運動空間不夠是事實,需要操場也是事實,如何權衡孰輕孰重這是學校高階主管所要思考的,但至少從這次事件可以發現,學生並不是處於被動接受校方所有決定的立場。


        龍應台在1985年的〈幼稚園大學〉一文中提到,校長總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認為他們永遠長不大,所以凡事都幫學生安排好,也就是說,老師和校長是為了你好,學生只要乖乖接受即可,不用,也不需要自己思考。


        15年過去了,這些現象似乎有了改變,台灣的大學,進步的不只是軟硬體設施,老師們也進步了,老師並不是單純的課堂講授,而是訓練學生能把書中理論應用在具體現實中,以培養其獨立思考及批判能力。


         東吳大學想廢棄操場興建體育館,此政策絕對有其善意。對,沒有學生會否認東吳需要一個更充沛的活動空間,但是,老師或校長已經不能在像以前一樣,認為我說的就是對的,我幫你們蓋體育館增加活動空間,你就應該要感謝我。


     如果我們希望將來真的能透過選舉選出有能力的代議士或總統,那麼這個前提奠基在是否有優質的公民。如何培養優質的公民?必須先讓公民學會思考,光是思考還不夠,還要有行動力。這次的東吳拆操場事件,並不是校方的失敗或是學生的勝利。除了放在校方與學生間的衝突負面角度看外,我們更應該慶幸,大學生的肩膀還是能扛起什麼的,即便平常看似對公眾事務默不關心,但只要需要他們時,多數人還是會挺身而出的。


◎他山之石1:政大山上校區高爾夫球場事件


        東吳並不是第一個發生類似事件並改變校方政策的學校,早在2005年時,政大本想在山上空地興建高爾夫球場,以供教學使用。和東吳操場事件相同的是,這個訊息並非由校方提出後讓同學討論,而是有學生在網路上爆料後同學們才知道有此事。此事也在校內引起許多的爭論,相關媒體亦有報導,後來校方亦尊重學生意見,停止興建將該空地保留。(不過,那塊地現在被拿來放廢土了。)


 

照片


圖:政大後山高爾夫球場原興建預定地


◎他山之石2:台大人文館興建爭議


        人文館的經費是由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在民國95年所捐,原先預定98年完工,以解決文學院校地不足且分散在各大樓的問題。


        和東吳及政大的事件相比,台大人文館棘手的問題在於,這不僅僅是校方和學生的衝突,也包括文學院和其他學院的衝突。人文館擬在台大前門的洞洞館旁興建,但由於建築設計圖的樣貌過於突兀,無法和周圍景物融合,也引發了新建築和舊文化間的衝突,而更大的問題,或許是在校地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以有效率且讓各方都接受的方式分配資源。若無其他意外,在今年八月應可動工。


 

照片


圖:人文館預定地


 

照片


圖:台大文學院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謝明海 (未驗證) ・ 2011/01/15 23:50

同學們加油!

民主教育的基礎,可以從『學生治校』開始逐步落實,校長不再是學術工具更不可能是政治的推手,而只是一位和學生平等卻是在學術和道德以及人類和地球關懷上都備受該校學生推崇的陪審團主席。

至少這可以是個思考方向
---公民記者 謝明海

好奇寶寶 (未驗證) ・ 2011/01/16 07:57

龍應台在1985年的〈幼稚園大學〉一文中提到,校長總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認為他們永遠長不大,所以凡事都幫學生安排好,也就是說,老師和校長是為了你好,學生只要乖乖接受即可,不用,也不需要自己思考。

15年過去了,這些現象似乎有了改變,.....

政府是不是也是一樣,將民眾看為幼稚園,所有的施政都有既定目標,環評、都審、樹保會議僅為工具,民眾知道了抗議了,政府就暫時收手補些資料,最終還是要做他們要做的事情。

請看202兵工廠,在環評說明會開當地時,除了當地里長一人參加外,就有三位環保人士和寶寶我。

明天在環保署要開會了,擔心政府又會如何的進行,中研院一心一意認為不蓋生技園區,臺灣工業無以為繼,到底誰是誰非?

1/17上午九點「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初審會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74897

核四錢坑又誰是誰非?

攝影記錄 核四錢坑台電失能 立法院門口抗議活動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7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