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守護神

文字-A A +A

記者葉庭卉 / 桃園採訪報導

童年,一段看似不太起眼的成長階段。和嬰幼兒時期那些必要的小心呵護相比,它顯得更為自由奔放;和青少年時期那些步步牽扯著叛逆的道路,它顯得更讓人放心;和成年時期那些被現實主導的生活,它顯得更加快樂許多。然而,多位學者卻都曾經指出,童年時期產生的影響會渲染到我們的未來,甚至可能會至此注定了我們長大後的樣貌,就如同奧地利知名學者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保姆王恭敏擁抱孩子。葉庭卉/攝

 

照料孩子也治癒自己

在桃園從事保姆職業已達二十年的王恭敏,在成為保姆以前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從幼教老師轉換跑道的原因,是因為,從台北搬家至桃園,兩個城市對於幼教老師的待遇和薪資存在的落差,讓當時的她重新思考人生下一步的走向。 她表示,自己曾在開設幼兒園和保姆兩者間猶豫不決,最終讓她選擇保姆的緣 由,是因為信仰和家庭。信仰基督宗教的她,在假日會前往教會做服侍、平日也會和教會裡的組員一同前往那些需要溫暖和幫助的弱勢家庭,再加上,內心渴望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家中的丈夫與女兒們相處,在這些因素下,漸漸的消磨了她年輕時的野心。即使如此,她的選擇其實都與孩童緊密的貼緊著,從過去當了二十多年的幼教老師到現今依然持續的保姆工作,她都是一名,照料孩子的工作者。

 

難以述說的挫折和不捨

當談論起保姆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辛酸波折時,王恭敏提起薪資、輿論、時事等問題。從外界眼光看,或許會覺得照料孩童並非是一項艱難的事,但事實上,照顧孩子並沒有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除了照應小孩外,保姆同時還背負著家長們的期許和擔憂,隱性的壓力,是多數人未曾關注和發現的。薪水和工時的不成正比更是令他們在意,以帶一位小孩為例,保姆的工作時數平 均一天十個小時,一個月的薪水一萬六,平均下來一個小時大約五十元。根據桃園市政府社會局訂定的「桃園市居家式托育服務收退費項目及基準」,托育人員至多只能照顧四位孩子,但王恭敏表示,現今少子化加上社會案件的發 生,身邊很多從事保姆這個職業的朋友,都無法招生到四個孩子,甚至連兩個都算幸運了。除此之外,再加上近期照顧者虐待孩童的社會案件飆升,這個行業一夕之間被大眾無盡的放大關注,一再的被檢視、被檢討,壓力無形的劇增。面臨這些難以抒發的壓迫和挫折,至今卻仍走在這條路上的原因是什麼, 她誠實的答覆:「年輕時是為了生存,但如今是真的喜歡且享受照顧孩子。」 以前看著他們一日一日成長茁壯,進入下一個階段,會覺得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但現在,很常捨不得他們飛快的成長速度,因為每長大一點,就代表分離的日子又再更靠近一點。

保姆王恭敏和孩子的互動。葉庭卉/攝

 

為孩子打造一個舒適的家

多數的保姆會自訂每個早晨,家長把孩子送來的時間,然而,王恭敏卻沒有和家長設下這個界線,因為她希望能夠讓家長安心的去上班,不需要掛心。至於晚間的接送時間,則訂在七點,因為想要空出一些時間跟自己的家庭相處。在決定帶孩子之前,會先和孩子的父母進行面談,目的是為了確保和家長的理念是契合的,彼此也得以從中多一份信任感,她也會簡單的表達自己帶孩子的觀念「常規」、「禮貌」。曾經是幼教老師的她,其實對於讓小孩服貼的排排坐這件事非常的拿手,但她認為,孩子在過不久的時間就會進入幼兒園,然後國小、 國中…持續升學,已經有大把的時間需要去遵守規矩排排坐的學習,因此希望在這個階段,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為他們打造一個溫馨的環境。

 

認識信仰 學習帶著感恩的心成長

身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她會在吃飯前帶著孩子們做謝飯禱告,當談論起家長們是否會因為信仰的不同而反對時,她回答:「其實單看我們家的擺設,就能很清楚的猜測到我們的宗教信仰,我們和家長面談觀看環境時,也早就知道這一點並且認同。」謝飯禱告這件事,雖然和宗教是接連再一起的,但同時它和禮貌其實也是密不可分的,透過吃飯前的禱告,學著對周遭人表達感謝,讓孩子們從小就可以學習抱著心懷感恩的態度面對生活。

保姆王恭敏帶著孩子謝飯禱告。葉庭卉/攝

 

丈夫退休 夫妻一同照料孩子

丈夫林太郎原本從事工程師的職業,緊湊和高壓的工作,讓他在退休後大大的鬆口氣,擁有了喘息的機會。保姆王恭敏跟先生提起:「既然退休了,那要不要 一起在家帶孩子?」本身就很喜歡小孩的林太郎,除了在家幫忙分擔照料孩子的工作外,也會和妻子一起參加保姆課程,聆聽、吸收孩童相關的知識。性格活潑又喜歡和小孩互動的他,不僅幫老婆分擔肩上的壓力,更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孩子王阿伯。

工程師和保姆是兩個近乎沒有關聯的工作,在退休以前,他未曾接觸過和孩子相關的工作,所以最初踏入這個行業時,也有許多的迷茫,但當他回憶起那段懵懂的日子,他並未覺得難熬,相較往昔工程師這個高壓且資訊量大的職業, 他非常享受當保姆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玩耍的日子,他說:「我很常覺得這些孩子是我的孫子,看著他們成長,總感覺到欣慰和難以述說的幸福。」

 

見證孩子的成長 做他們堅強的後盾

在訪談的過程,王恭敏說起一開始兩人決議一起帶小孩時的日子,雖然開玩笑 的提起當時丈夫還未上手時的笨拙,偶爾會惹她生氣,但她其實很感謝有丈夫的參與,也誇獎了他的認真,有好幾次的保姆培訓課程,丈夫其實不需要參 加,但他總會一同前往聆聽,帶小孩這件事也很快的就順利上手。 對於帶小孩這件事,夫妻兩人也是經歷了一番磨合,才有了現在的分工。但因為每個人性格的不同,所以即使到現在,偶爾仍會有些許的摩擦,像是當王恭敏在廚房準備孩子的午餐時,她聽見客廳傳來孩子打噴嚏的聲音,便緊張的問丈夫是哪一個孩子不舒服,若是丈夫沒有注意到,妻子的口氣便會因為著急而多了幾分急迫。但他們兩位相同的,是對小孩的那一份關愛和熱愛,也因此,他們成為了孩子們身後最堅韌的守護神。

家長下班來接孩子,夫妻兩人一同帶孩子下樓。葉庭卉/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3.10.23

大傳爆報

加入時間: 2013.10.23
354則報導
231則影音
4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至少我們還有音樂

2024-06-13
瀏覽:
3,494
推:
0
回應:
0

從陶藝創作看人生與成長

2024-06-12
瀏覽:
4,976
推:
0
回應:
0

古法釀造 本味就是鮮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2024-06-12
瀏覽:
3,428
推:
0
回應:
0

古法釀造 本味就是鮮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2024-06-12
瀏覽:
3,291
推:
0
回應:
0

跨越時代的鴻溝 全臺首創光雕布袋戲

2024-06-08
瀏覽:
4,468
推:
5
回應:
0

⼼理假的存在是必要還是需要

2024-06-07
瀏覽:
2,315
推:
0
回應:
0

殘燼的南屯老街 重新生爐的打鐵舖

2024-06-07
瀏覽:
2,998
推:
1
回應:
0

走過八十年頭打鐵舖 犁頭店現存的農業痕跡

2024-06-06
瀏覽:
2,941
推:
0
回應:
0

探索紙藝之路 從建築模型到創新之旅

2024-06-06
瀏覽:
2,762
推:
0
回應:
0

紙張到傑作的奇幻轉變

2024-06-06
瀏覽:
2,645
推:
0
回應:
0

孩子的守護神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98篇報導,共12,90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98篇報導

12,90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