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代的鴻溝 全臺首創光雕布袋戲

文字-A A +A

記者陳冉伍 / 台中採訪報導

新勝景掌中劇團於1996年由第一代團主朱清貴創立於台中豐原。目前由第二代團主朱勝玨接掌,朱勝玨與弟弟希望延續父親的遺志,透過光雕的展現方式,讓布袋戲這項傳統技藝再次被眾人認識。

朱勝玨,13歲左右開始加入爸爸的布袋戲班,跟著爸爸到處巡演。朱勝玨說道,由於一開始什麼都不會,所以只能負責幫忙搭建戲棚、收電線等打雜的工作。在尚未接下團主前,曾做過電機相關的工作,也做過近兩年的日本料理。之後由於父親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朱勝玨決定回家幫父親工作,不過由於一個月的演出沒有幾場,完全無法養活自己,所以自己就一邊在朋友的燒烤店工作,一邊幫忙父親偶戲,即使父親的身體已經越來越不好,但他仍然堅持陪朱勝玨到戲班傳授技巧。父親因病離世後,朱勝玨正式接下團主一位,不過由於布袋戲的演出有所謂的淡旺季之分,為了養家活口,朱勝玨直到現在仍然得過著一邊偶戲、幫忙熱炒店、跑貨車 的生活。

團主朱勝玨。(照片提供:新勝景掌中劇團)

回憶起自己在戲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朱勝玨說道,自己剛回來幫父親工作時,即使父親身體不好,仍然會拖著自己沉重的身子到戲班來幫助自己並傳授技巧,在父親過世後,全部由自己開始主導,並時常在舞戲的過程中想到父親在身後教導自己的回憶,也讓他提醒自己,必須得接下父親的重擔,想起自己在戲班需要負起的重責大任。

在問到傳統布袋戲與光雕布袋戲不同之處時,朱勝玨說道。傳統布袋戲主要是以本土化接地氣的劇情吸引觀眾,例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明清時期的小說,而光雕布袋戲則是以偏向動漫的電腦動畫,且劇情內容多數為金庸武俠等仙俠戲的劇情吸引觀眾。而戲偶的部分,傳統布袋戲的戲偶通常體積較小,且服裝的搭配較為樸實單調,光雕布袋戲則是以較大的戲偶、華麗的服裝去展現。

光雕布袋戲戲偶。陳冉伍/攝

對於場地和演出的要求。傳統布袋戲較無對場地的要求,不過團長朱勝玨說道,場地的大小會影響到搭棚的難易度,由於現在都是一台貨車就可以解決所有的演出設備,所以在戶外的大型展演場地會比較輕鬆,若是在市區內場地較小,搭建起來會較為麻煩。而對於光雕布袋戲來說,對於演出地點的要求則更為嚴謹,首先是光雕投影的動畫必須得在電力設備較充足的地方舉行,因此通常為室內且設備完善的場地舉行,若是在戶外演出,則時間必須得在晚上舉行 ,且對於設備及環境的要求更多。

傳統布袋戲的演出方式,朱勝玨說道。在以前,一個戲班都要依照角色的多寡去決定人數,並且在配音、特效等都較為麻煩,特效這方面,在傳統布袋戲演出到重要橋段時,通常會有噴霧 或其他特效等,而以前的科技較不發達,因此在特效這方面必須得手動去進行,而音效這部份 則必須用卡帶的方式去播放,由於卡帶只能存放四種音效,因此隨著演出的進行也必須更換卡帶,所以必須得較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一場表演。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有一台電腦就可以解 決所有的問題,包含音效的播放,且配音幾乎都是事前就錄好,噴霧的特效等現在都由電腦去 控制機器,所以節省了相當多的人力,團長有趣的說道,現在幾乎由他一人就可以完成一場演 出了。

而光雕布袋戲,是一種融合了傳統布袋戲和現代科技的表演形式,其獨特的舞台呈現和特效效果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首先,聚焦於舞台的獨特之處。在光雕布袋戲中,舞台不 再是簡單的布景,而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布景。通過在傳統布袋戲舞台上塗抹螢光漆,在室內環 境中運用燈光照射,舞台便呈現出亮麗的效果。這種獨特的設計使得舞台在燈光的映襯下生動而奪目。

而特效方面更是光雕布袋戲的一大亮點。以火焰為例,傳統的布袋戲可能使用真實的火焰效果,但在光雕布袋戲中,火焰特效不僅局限於真實的火焰,更加入了電腦投影技術,使得火焰呈現出虛實交錯的效果。這樣的設計增添了舞台的立體感和真實感,讓觀眾仿佛置身於火焰 之中。而在打鬥場面中,電腦投影及配樂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角色施展閃電招式時,舞 台上會出現閃電的特效並搭配激昂嘶吼的重金屬音樂,這不僅使得打鬥更加生動,也為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

光雕布袋戲的演出通常以誇張的特效和精心設計的打鬥場面為特點。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不僅令傳統的布袋戲更具現代感,也使得觀眾在觀賞過程中能夠得到全新的體驗。通過結合傳統和現代元素,光雕布袋戲為觀眾帶來了視聽上的雙重享受,成為了舞台藝術領域的一大亮點。

光雕布袋戲動作設計概念圖。陳冉伍/攝

《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由新勝景掌中劇團結合布袋戲、光雕、擊樂並匯聚北中南布袋戲 團、老中青三代演師的跨界演出。由於布袋戲這門技藝在過去之所以能夠存活,主要都是依賴廟口文化、廟埕文化等,例如廟方需要謝神、神明生日等,會需要戲團來演出。不過在現代這些傳統文化都已經漸漸沒落,布袋戲的淡季和旺季區分得相當明顯,而每當淡季的時候戲偶團們就要考慮兼職其他工作才能養家餬口。而新勝景掌中劇團就想出了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創立一個共同演出的平臺,邀請來自北中南地區各種不同特色的布袋戲團來對上由新勝景掌中劇團所塑造的「大魔王」,這樣能為這些劇團們在淡季時提供收入,並使他們能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曝光自己的機會,讓更多人知道原來臺灣還有那麼一群人在為這樣一項傳統文化努力。

新勝景掌中劇團。陳冉伍/攝

光雕布袋戲的崛起為傳統布袋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意,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 為觀眾呈現了視聽上的雙重享受。通過精心設計的舞台布景和逼真的特效效果,光雕布袋戲讓觀眾仿佛置身於一個奇幻的世界中,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戲曲的新鮮感和興趣。光雕布袋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的革新,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作,布袋戲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繼續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光彩。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 光雕布袋戲將會在更廣闊的舞台上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讓更多人為之傾倒,為之喝彩。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3.10.23

大傳爆報

加入時間: 2013.10.23
354則報導
231則影音
4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至少我們還有音樂

2024-06-13
瀏覽:
3,763
推:
0
回應:
0

從陶藝創作看人生與成長

2024-06-12
瀏覽:
5,133
推:
0
回應:
0

古法釀造 本味就是鮮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2024-06-12
瀏覽:
3,692
推:
0
回應:
0

古法釀造 本味就是鮮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2024-06-12
瀏覽:
3,433
推:
0
回應:
0

孩子的守護神

2024-06-07
瀏覽:
2,423
推:
1
回應:
0

⼼理假的存在是必要還是需要

2024-06-07
瀏覽:
2,390
推:
0
回應:
0

殘燼的南屯老街 重新生爐的打鐵舖

2024-06-07
瀏覽:
3,145
推:
1
回應:
0

走過八十年頭打鐵舖 犁頭店現存的農業痕跡

2024-06-06
瀏覽:
3,083
推:
0
回應:
0

探索紙藝之路 從建築模型到創新之旅

2024-06-06
瀏覽:
2,908
推:
0
回應:
0

紙張到傑作的奇幻轉變

2024-06-06
瀏覽:
2,790
推:
0
回應:
0

跨越時代的鴻溝 全臺首創光雕布袋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