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海再現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保育蝴蝶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唐榕、許逸萱/台北市報導】位於劍南捷運站附近的劍南蝶園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蝴蝶;蜜源植物多元、花卉繽紛,吸引來自各地的愛蝶賞蝶人士,但以前的劍南蝶園並不像現在擁有這麼多種蝴蝶。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自1994年由民間自發性共同發起籌備,到1996年正式立案,創立了20多年,在劍南蝶園復育棲地、保育蝴蝶,隨著環境的改變、氣候的變遷也不斷調整復育的策略;除此,志工定期在定點從事教育宣導,讓民眾了解保育蝴蝶、愛護環境對生態的重要性。


↑張榮華向我們展示蝶園打卡熱點。攝影/唐榕

張榮華,畢業於中原醫學工程研究所,曾於元培科技大學任教。退休後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蝶友們發現,由於蝴蝶較依賴專一的寄主植物,因此濕地、森林及其他自然棲地的破壞,往往影響蝴蝶基本的生活條件,可以給人類做出警訊,因此被當作生態指標之一,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在高度發展的台北市,城市化和現代化設施如交通、科技和高樓大廈等,蝴蝶的生存環境受到影響,導致台北市蝴蝶的種類相對較少,蝶類的多樣性也較低。在一些非相鄰郊山的區域,甚至只能看到不足20種蝶類。

張榮華為了還給蝴蝶好的生存環境,也想更瞭解蝴蝶及生態的保育,所以在2014年加入了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並在2021年接下學會第14屆的理事長,希望透過保育蝴蝶和生態的方式,體驗自然生態循環且生生不息的真諦,並宣傳永續性之保育觀念。

張榮華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學會導師張淑圓女士某次在新竹寶二水庫拍攝東方京灰蝶成蝶時,想更瞭解其寄主植物穗花木蘭就將一朵花帶回了台北家中進行拍攝,拍攝過程中在花朵上發現了一隻幼蟲,就特別為了這隻幼蟲,再把牠送回新竹寶二水庫的棲息地,因為在台北目前沒有這隻蝴蝶的棲息地,對於老師在蝴蝶生態的尊重與愛護深深感佩銘記在心,也更堅定了自己待在學會的目標,就是用最認真態度去對待蝴蝶保育一事。


↑小遊戲!(請回答的時候一定要按在字上哦)

蝶園歷程以及歸還蝴蝶生存空間的做法

理事長張榮華提到,學會自1995年起在劍南路進行多次蝶相調查,調查蝴蝶的物種組成、豐富度、多樣性和數量等方面的情況。而劍南路在2001年時,遭到納莉颱風的肆虐,導致土石流,由於劍南蝶園的地形屬長型坡道,導致土石流滑動距離拉長,沖刷作用也更加強烈,環境被破壞的情況相當慘烈,導致此地蝴蝶的數量越來越稀少。張榮華與志工們在恢復劍南路的過程中,因覺得被恢復的情形不怎麼理想,與台北市政府聯繫後取得經費,來重整劍南路。

2002年底受中山區公所委託認養後,推動「劍南路蝴蝶步道棲地復育及社區營造」計畫,劍南路志工團隊結合社區持續進行蝴蝶資源調查,並於中山、內湖段進行棲地保護及自然生態保育工作。2008年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於劍南路坡地辦理整治及景觀重塑規劃,即尋求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協助,並規劃出「劍南蝶園」。

學會保育蝴蝶的做法就是「維持原生棲地的環境」。蝶園的環境是由「劍南蝴蝶步道志工」(簡稱劍南路志工)分組進行維護工作,分別是:老舊或枯萎的枝幹鋸除、外來種萬年青移除、連根清除雜叢、因未來將種植蜜源植物,所以清除地面上所有爬藤植物,並整地清除根部、綠籬修矮、槭葉牽牛花,及小花蔓澤蘭清除、大黍(禾本科外來種)清除、環境整理、血桐、構樹枝條鋸修整理,及清理此處之軟枝黃蟬等。


↑青鳳蝶。攝影/唐榕

歸還計劃的問題及方法

棲地組組長江艾倫表示,劍南蝶園建立20多年以來,最大的問題是缺水,其次則是土壤的貧瘠,這樣的問題讓學會在種植的過程中受到了許多的挑戰。因此在去年,學會推出了兩項計劃,第一個計劃是「種植韌性植栽」,第二個是「土壤的養護」。種植韌性植栽,是因應極端的氣候跟缺水的環境,希望以篩選出具韌性的原生物種因應環境,其次,蝶園是被颱風沖刷過的一個坡,又位於五指山的尾稜,所以缺水相當嚴重,因此學會希望能夠在土壤的養護上努力的做改善,帶給蝴蝶更好的保育環境。

今年學會再深入從五指山的原生植栽來做篩選,原生植栽包括山紅柿、金針花等,使棲地物種更多元豐富,大花咸豐草、馬纓丹等蜜源植物,以便提供蝴蝶更多食物,吸引其前來逗留。


↑翠鳳蝶。攝影/唐榕

蝴蝶生態教育 向大眾傳遞保育之美

學會的其中一個教育推廣活動是由寬尾鳳蝶班解說員進行。寬尾班解說員以解說為手段,推廣蝴蝶生態教育,希望讓更多不了解的民眾知道蝴蝶的自然生態跟保育息息相關。每周日會在各個捷運站進行蝴蝶生態解說和分享,目的是為了提高大眾對蝴蝶自然生態的認識和理解。

為了實現推廣蝴蝶保育重要性的目標,學會積極走進校園,與學生分享關於蝴蝶保育的知識和故事。通過教育推廣活動,希望能夠啟發學生對蝴蝶生態的興趣,讓他們了解蝴蝶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植物的重要授粉者之一,並意識到保護蝴蝶的必要性。

學會也希望劍南蝶園能一直延續下去,因此,對學生的教育推廣更要堅持,加深下一代對蝴蝶的印象。隨著學生成長踏入社會後,能夠有更大概率主動接觸蝴蝶的生態議題,表現出對生態環境的尊重,並探索如何對蝴蝶保育做出貢獻。


↑從左到右為,活動組組長 嚴竹蘭、理事長 張榮華、棲地組組長 江艾倫。攝影/唐榕

分享保育好成績 走向國際

張榮華希望將劍南蝶園20多年來的成就與大眾分享,不僅希望讓臺北市民認識這個地方,還期望讓全臺灣的人們知道蝶園的存在。更期待能吸引國際的目光,讓全球都知道劍南蝶園的存在,並且瞭解這裡所存在的意義和蝴蝶保育跟環境復育的成果。

張榮華也希望有一天政府能夠將「劍南路」站更名為「劍南蝶園」站。他相信這樣的改名將會提升劍南蝶園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在劍南路上有一座美麗的蝴蝶園,期盼這個蝴蝶園能夠成為臺灣的驕傲,讓國際社會都能夠注意到它的存在。


↑劍南蝶園路牌。攝影/唐榕

採訪側記:

蝴蝶的保育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的努力,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和支持。蝴蝶的保育也牽連著棲地的照顧,和對社會大眾的教育推廣。採訪過程中也感受得出學會的成員們對蝴蝶的保育是多麼的用心。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呼籲大家一起關注蝴蝶的生存狀況,尊重並保護它們的棲息地,蝴蝶是大自然美麗的驕傲,也是我們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一起攜手合作,讓蝴蝶在我們的世界中繼續翩翩飛舞,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3則報導
2,288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2,145
推:
1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2,871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2,777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3,887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3,736
推:
0
回應:
0
1:38

街頭畫家馬渝婷 從台灣畫到澳洲

2024-05-29
瀏覽:
4,053
推:
2
回應:
0
2:02

自己的名片自己印 顏宏霖傳承活版印刷術

2024-05-27
瀏覽:
2,966
推:
2
回應:
0
2:50

空中寫字就能溝通 中原大學打造聾啞輔具

2024-05-24
瀏覽:
6,522
推:
13
回應:
0
2:57

白永恩神父的愛 為身障者打造安身家園

2024-05-20
瀏覽:
10,117
推:
2
回應:
0
2:57

年少誤觸法網 更生少年現聲分享回頭路

2024-05-17
瀏覽:
6,931
推:
0
回應:
0

蝶海再現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保育蝴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17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17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