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地震帶的必修課
四月三號早晨,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是自921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房屋嚴重傾斜,其他縣市的建築也出現裂痕,強震搖出430件危險建築,也再度提醒民眾房屋安全的重要性。
民眾表示被嚇醒了,因為它搖晃得太厲害了,你可能樓層越高的話穩固一點的話,不是說不會安全,理論上應該會安全一點。
建築安全亟需重視
建築安全履歷董事長戴雲發認為房屋的結構系統很重要,比如說一個規則的形狀的建築,當地震來搖晃的時候,它是會左移右移,它是5根柱子平均受力,假如是形狀不好的建築,當地震來它會這樣扭轉,這個一扭是不是集中受力,那中間受力比較小,所以當然一根壞它就倒了。
民眾買房時會看建築材料,不管是採用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RC鋼筋混凝土,或者採用成本較高的SRC,但其實建築結構才是關鍵,只要結構不對倒塌的風險依舊存在。
建築安全履歷董事長戴雲發提醒大家有正確觀念,SRC、RC不要說誰比較安全,不要有迷思,都很好,都會安全,假如有哪一個比較安全,就表示其他不安全的話,那一個方法就在建築業,也不能使用。
打破高樓危險迷思
台灣目前的建築材料已經過抗震測試,但民眾在購屋時仍擔心樓層高度帶來的影響。樓層越高,使用較柔軟的鋼筋,造成搖晃程度較大;低樓層雖然搖晃程度較小,但承受更多壓力,更容易發生坍塌,因此低樓層不一定比高樓層更安全。
建築安全履歷董事長戴雲發認為台灣的建築百分之九十九地震倒都是在一樓軟腳的地方,因為他樓上會把柱跟牆結合成一個很大的鋼體,所以說它下面相對就會軟弱,下面是所謂的豪華的大廳、公設、店鋪,而且它挑高才會氣派,相對牆壁的地方會很少,所以一搖,下面柱子斷掉。
檢查細節增加房屋抗震能力
地震過後房子各處細節都不能放過,面對房屋的損壞狀況,建議採取結構補強的方式,增強建築物在下一次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假如你家的房子,經過地震之後,有這種45度的斜裂縫,而且裂到其實都看得到裡面,事實上它就非常嚴重, 雞爪式的,或者是這種打叉叉的,也滿嚴重的,我都會建議說,你要用結構補強的方式去補強它,下一次發生的地震的時候,它才可以發揮抗震的第二道防線。
聘請專業人士檢查 培養正確觀念
在地震後如何應對建築損壞,強調了建築安全和抗震補強的重要性。建議民眾在發現任何異常裂縫時,即時諮詢專業人士,以確保建築物的安全和穩固。
建築安全履歷董事長戴雲發認為台灣的建築安全的問題,不在於鋼筋不夠多,在於綁不好很難施工,安全是兩件事要同時做到,好的設計跟好的施工品質,我們會建議說,你就找專業的技師工會團體,找技師來幫你看一下,政府很多單位都會跟技師單位配合,你跟政府單位申請,它來看很多都是不用錢的,這個檢測檢視,是應該要有的觀念跟基本知識,對大家的居住安全才會有保障。
重新意識到建築安全和抗震補強的重要性,不僅能減少建築對生命的危害,也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共建更安全、更堅固的家園。
淡江新聞 嚴則勛 林育葦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