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祭祀習慣改變 糊紙作品尺寸趨小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價值觀的轉變,古老的祭祀習俗也在不斷地改變。其中,紙紮技術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傳統的祭祀習俗中,紙紮屋、金童玉女、紙紮車等都是常見的配備
糊紙店 蔡篤賢先生:傳統都是糊成大房子,你看都是糊成漢社厝
而過去的紙紮屋可能高達一層樓、尺寸約6尺,但現代人為了追求便利,更多的設計已經縮小成可以放置在桌上的大小。
紙紮技術式微 無人接手傳統
紙紮技術源遠流長,通常用於製作神像、動物、建築等物件,在宗教儀式、慶典等場合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現代科技的崛起,這項傳統技藝逐漸式微。紙紮技術的傳承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精湛的技藝,然而年輕一代似乎對這種傳統技術的興趣逐漸降低。另一方面,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下降。
隨著老師傅的年紀漸長,卻沒有人願意接手店舖,糊紙店家只能面臨著一個無奈的選擇:結束營業。這種情況下,無疑對於文化傳承構成了極大的衝擊。
糊紙店 蔡篤賢先生:後代沒有人學,沒有人學就變成,如果年紀大的(退休)就消失了
無人接手 傳統糊紙傳承式微
對於文化資產來說,糊紙店的消失是一個重大的損失。這些店家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種文化遺產的傳承。如何保留這些手藝,並將其傳承下去,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記者陳薏親 台北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