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記者 黃郁茗、蔡謦璘/台中報導】
為了慶賀霧峰區五福社區「黑翅鳶米」的收成,「2023永續農業生態霧峰-峰收之秋活動」四日在台中市霧峰區農會民生故事館舉辦,現場集結了許多來賓和攤商,而攤位上擺放的正是霧峰農會家政班的成果。
農民胡坤熹分享心路歷程說道,轉型對農民來說是非常困難,進行有機耕作就意味著沒辦法使用農藥和老鼠藥,這會使人力需求大幅提升,不過即使是要花費更多時間和勞力,農民們還是很認真將友善農法執行下去,霧峰區農會也購買了除草用具,讓農友能夠更省時省力,參與有機耕作的農地從104年的5甲地,擴展到目前的100甲地,其中在107年開始,黑翅鳶也加入了有機耕作的一環,成為農民的小幫手,有機耕作也變成了友善耕作。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中分署農村營造科(以下簡稱台中分署)科長張照宏說,台中分署在霧峰深耕多年,從107年開始協力跟屏東大學合作,討論如何架設黑翅鳶棲息的棲架,吸引黑翅鳶防治田間的鼠害,而霧峰區農會藉著黑翅鳶補捉老鼠的友善生態環境,推出黑翅鳶米及相關的農產品,協助在地農業轉型。「黑翅鳶米」就是霧峰香米,吃起來有芋頭的香氣,在故事館內有著黑翅鳶麵食館,裡頭的一切主食都是由黑翅鳶米去做成的,讓民眾可以品嚐在地的好滋味。
現在全球提倡淨零減碳,三萬公斤的黑翅鳶米能夠減少兩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慣行米種植的碳排放已經明顯的下降很多,換句話說,一樣要吃一包米,不如來吃黑翅鳶米,可以減少更多的碳排,也符合在地的社會和世界的趨勢。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中分署食農教育及友善農業計畫負責人馬建安老師解說,黑翅鳶的身體呈現白色,肩膀呈黑色,眼睛是非常鮮明的紅色,所以牠可以被稱為平原上最美麗的猛禽。臺灣的肉食性鳥類都被歸類在二級保育類動物,但黑翅鳶其實並不是臺灣原生的鳥類,牠們是在民國90年之後才慢慢遷徙到臺灣定居,而黑翅鳶會在平原棲息是因為老鷹族群大幅降低,讓黑翅鳶能夠填補生態的空缺,所以黑翅鳶的偶然出現,成為了生態演進的成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