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一:世外桃源下暗藏的社會議題
OS:
在這雲霧繚繞,充滿著壯闊自然景觀的地方,看似美好的表面下卻暗藏著教育資源嚴重缺乏的問題。在都市孩子的日常中,放學後去補習班上課寫作業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但你有想過,這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對某些孩子而言卻是難能可貴的資源嗎?
(抱抱熊學堂學生:吼喔你要舉手你是鬼)
在花蓮縣富里鄉的抱抱熊學堂,正在為了改善這樣的現況而努力著。
標二:公益性課後輔導 偏鄉孩童中繼站
OS:
抱抱熊學堂提供孩子們放學後的課後輔導。
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花蓮設立了「羅山」、「富里」、「東里」、「崇德」以及台東的「池上」五個分點小學堂。 總計有8位老師以及50位孩童。
OS:
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就是創辦人李國盛。
抱抱熊學堂創辦人 李國盛bite:
有些小孩子可能家裡面沒辦法好好的照顧他,所以我們希望他來這邊每天晚上可以有一份熱騰騰的晚餐,(如果)他沒有好的環境讓他完成功課,那沒辦法完成的時候,他的學習一定會受到影響,所以最早那個時候我們是做所謂的免費課輔。
OS:
每天放學五點過後,孩子們就會陸續抵達學堂,會有專門的老師陸續送餐到五個分點,等孩子們吃飽飯,晚上七點之後就是課後輔導的課程,直到九點孩子們寫完作業後就可以回家休息,為明天的課程養精蓄銳。
抱抱熊學堂創辦人 李國盛bite:
(我是)典型的就是所謂的偏鄉隔代教養長大的小孩子,就算是搬到台北之後,我每年都會回來,我就觀察到就是說,故鄉好像慢慢在消失,那就想說不行不行,如果可以的話想要做一些事情,然後後來成立學堂就是因為我們覺得説,我們可以先從小孩子做起。
(抱抱熊學堂學生:哈哈哈哈哈哈)
標三: 大眾迷思 偏鄉教育真實困境
抱抱熊學堂老師 徐鈺婷bite:
大家對於偏鄉的想像就是,會有人說什麼,喔我買這個商品他們就會捐助1塊給小朋友的文具。這邊的真實情況是,這邊的文具已經多到一個爆炸,但是大家會覺得説,偏鄉缺物資、偏鄉缺文具,就會想要一直捐贈物資來,但其實這些東西並不是真正需要的,在偏鄉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應該還是有關於這邊的老師的問題。
標四:偏鄉師資匱乏 潛匿的社會問題
OS:
正是因為發現到了「缺老師」這個最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會選擇來到這裡。
(抱抱熊學堂老師 徐鈺婷:作業很多的人6點前要吃完飯喔)
(抱抱熊學堂學生:為什麼)
學堂的老師鈺婷,畢業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因為一直以來都對農業發展非常感興趣,同時也有在關注偏鄉教育相關議題,所以一畢業就與另一位學堂老師高平一同來到花蓮,在這裡一待就待了快兩年。與這些孩子們長時間相處下,他們也逐漸愛上這片土地,但同時也發現,偏鄉教育面臨到的最大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是大眾所認知的缺乏學習資源,更大的困境其實是「階級複製」與「隔代教養」。
抱抱熊學堂老師 徐鈺婷bite:
我前陣子去家訪的一個小女生,她是單親加隔代教養家庭,主要照顧者是她的阿嬤,會印象深刻是因為她爸爸只大我2歲,25歲今年,阿嬤在家雖然可以照顧她的生活起居,但是沒有辦法教她寫作業,這樣子的情況下其實這個孩子也沒有辦法得到太良好的照顧。
OS:
孩子放學後寫作業與訂正時,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家中卻只有阿公阿嬤,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助孩子釐清困難,問題再三堆積,最終在基礎不穩固的情況下也無法繼續向上就讀,中途休學或退學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且在過於年輕的情況下結婚生子,之後離開花蓮去其他城市打拼,又與人口外流與隔代教養的問題形成閉環。
抱抱熊學堂創辦人 李國盛bite:
從課輔出發,到一些小孩子需要的課程跟營隊,然後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會針對特別需要幫忙的孩子提供他社工的服務。
OS:
因此,「師長」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相當重要的。
學堂對孩子們的意義絕對不只是放學後寫作業的環境,因為這些老師的陪伴,這裡成為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標五:花東夢想學堂 擁有無限可能性
抱抱熊學堂學生 陳思璇bite:
呃我想去當考古學家,我那個什麼對歷史很有興趣,那現在我都會翻那些歷史的書。
抱抱熊學堂學生 林采欣bite:
醫生,(因為)很有趣。
抱抱熊學堂學生 黃雨柔bite:
護士,(因為)很漂亮。
抱抱熊學堂老師 李曉嬋bite:
有點就是蠻希望幫助他們的,不然可能他們會延續他們父輩或者是祖輩這樣子,在富里只有打零工啊,或者幫人家種田啊務農這樣子不穩定的工作。
(抱抱熊學堂學生:比我玩的還瘋)
(抱抱熊學堂老師徐鈺婷:欸好好吃飯了)
OS:
老師與學生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讓孩子們在學堂也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像是一個偏鄉孩童的中繼站,溫暖了孩子們的心和胃。也補足了某些孩子在生活常識上的缺失。
抱抱熊學堂老師 高平bite:
我會希望我們接下來做的事情不只是教他們課本上的對與錯,就是帶著他們一起慢慢的去面對社會是長什麼樣子的,因為其實這是一個很單純的地方,所以要做這件事情我覺得相對下來會比在一些比較複雜的地方來得好。
OS:
抱抱熊學堂也有持續舉辦許多營隊活動,帶孩子們深入體會花東這片土地。也希望能跳脫出框架,成為一個寬闊的平台,讓孩子們不受地點限制,也能領略世界的美好;學堂就像是孩子們的夢想基地,小小的房屋承載著滿滿的夢想重量,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與歡笑。或許它只是一個建築物,但在每一個夜晚的星空下,它成了夢想的家,擁有著無窮的可能性。
記者陳儒逸 楊柔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