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國際會議討論為何鄭成功部下變成越南上等神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將於12月2日在成大台文系館辦理明鄉人研究之國際會議,探討鄭成功的部下及其他明朝遺將及軍隊移居到越南、韓國及東南亞各地後的現況。此會議正開放報名中,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免費報名旁聽。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蔣為文教授表示,這次會議將有來自越南、韓國、加拿大及台灣學者發表論文,探討明鄉人在越南、韓國及台灣的在地化發展之異同。
十七世紀大明帝國滅亡後,殘餘的宗室與遺將各自四散,形成與大清對抗的「南明」與「明鄭」時期數十年。這些四散的皇族宗室、官員、遺將與難民等分別遷徙到台灣、朝鮮、越南及東南亞各地。公元1661年,有「國姓爺」之稱的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士兵攻打佔領台灣的荷蘭人。1662年荷蘭人投降,台灣自此開始由鄭成功家族統治直至1683年「施琅」率領清軍攻佔台灣為止。
大約同時期,鄭成功的舊屬高雷廉總兵「陳上川」(Trần Thượng Xuyên)及龍門總兵「楊彥迪」(Dương Ngạn Địch)等人於1679年率兵三千餘人投靠當時越南的阮氏政權。阮主授予陳上川等人官職並令其負責往南方開墾,包含現今越南南部的「嘉定」、「定祥」、「邊和」等地。由於陳上川協助阮主從柬埔寨手中搶得土地以拓展南邊疆域,故深受後來的阮朝皇帝明命、紹治、嗣德等肯定而受封為「上等神」 (Thượng đẳng thần)。
這些不願被滿清統治的明朝遺民最後落腳越南,大多數均與當地越南女子通婚而逐漸在地化(本土化),形成目前通稱的「明鄉人」(người Minh Hương)。越南明鄉人就如同明鄭時期流亡到台灣的唐人一樣,經由通婚及各式本土化過程,已建立起強烈的越南在地認同。基本上,明鄉人均使用越南語且完全融入越南當地文化,其身分證件的民族類別也登記為「京族」 (Kinh越南主體民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