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遷移 風華再現-「唭哩岸石」
石光遷移 風華再現-「唭哩岸石」
台北捷運紅線開往淡水的方向,你會見到一個特殊的站名「唭哩岸」,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唭哩岸在哪裡?但是可能有聽過「唭哩岸石」,「唭哩岸石」是一種沉積砂岩,因為耐酸、耐高溫特性,是天然的好建材,在清代時期即廣被用作建材。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創辦人 李庚霖
那石材被應用,做到很多很有名的建築物,例如說:那立法院對面那邊有個濟南教堂;然後 台大校門;然後 那個南門;台博(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小白宫;還有很多地方,還有一些洋樓都是用到同樣的石材。
由於台灣在1970年代時停止開採「唭哩岸石」, 歷經時代的演進,這些石材成為拆除現場搶救的目標。
A-Li
我們現在來到承德路七段,大同公司舊址後面的「唭哩岸石」的一個拆遷現場,現在這些「唭哩岸石」因為有文化保存的價值,拆遷以後我們將把它送到立農國小。
「唭哩岸石」曾經帶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基礎工業的打石產業,後來也成為石材的一個品牌名稱。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創辦人 李庚霖
跟北投「唭哩岸石」長得一模一樣的石頭,不是只有北投「唭哩岸」有,它在台北盆地有很多的地方,在地質學上叫做木山層,就是基隆外木山的那個木山,很容易寫的那個筆畫,那因為為什麼叫木山層,因為基隆的外木山,就是這個地層的標準地質,然後整個台北盆地就不只北投有;基隆也有;然後 那個內湖也有;南勢角也有。
北投唭哩岸碩果僅存的打石老師傅謝炎山,談到過去打石產業盛況,深邃的雙眼突然煥發出熠熠星芒!
北投唭哩岸
打石師傳 謝炎山
我們那時在打石頭,幾乎石頭都會聽話,欲怎麼開,就怎樣聽,聽你的話去,去開啊,所以講我才有法度,一個鐘頭賺8百,所以講那陣子,我等於一個月關於我自己的工錢啊,一天就賺快一萬。
唭哩岸石或許被其他建材取代了,但是打石人的精神卻是無法抹滅,也期望建立永續的石材循環,讓唭哩岸石風華再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