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雲森瀑布群

2023/06/11 17:31
5,597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三峽走讀 熊空雲森瀑布

   天氣悶悶的、氣象報告下午北部山區會下雨:今日課程到三峽走讀 熊空雲森瀑布、大豹十八洞天、參訪台北大學海山學文物展覽館;一早就將旅途雨具裝備帶著趕去集合點。 

吳老師在車上描述海珊淵源及現在地區畫分的歷史;雲森瀑布位於三峽的熊空地區。「雲森」,給人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想像;「熊空」, 則有深山荒僻的感覺。其實「熊空」並不遠,有公車可抵達;「雲森」也不在白雲深處, 步行約一個小時而已,其實這是一條迷人的輕鬆路線。雲森瀑布是「雲心」、「森山」 瀑布的合稱;也有人將「雲心」、「森山」,再加「姊妹瀑布」,合稱之為「雲森瀑」。都位於中坑溪的上游。中坑溪是大豹溪的支流,至大豹溪注入三峽溪匯入大漢溪。 

熊空就位於三峽滿月圓瀑布區的路途上,從北二高下三峽交流道,進入三峽市區,跟著「滿月圓」的指標走,至樂樂谷時,左轉東峰橋,約一公里多,就可抵達熊空車站。在這裡稍作休息,車站旁有一家商店吳老師買大黃瓜分贈給同學可在路上解渴充飢。 商店的斜對面有一條「北農峽017產業道路」,路口標誌寫著「通往雲森瀑布」。 

從產業道路至雲森瀑布的登山口約1.6公里。為節省時間,我們往另一側登山小徑順著往上爬石頭樹根交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上產業道後路狹窄,大部份的路段勉強可會車而已。大約步行25分鐘左右可抵達登山口。登山口附近可停小車數拾台。從登山口出發後,一路是平緩、寬闊的山路,有走古道的感覺。森林蒼鬱,走於其間,輕鬆而舒適。

登山口高度約570公尺,而雲森瀑布高度約580公尺,落差只有10公尺而已。所以沿途幾乎沒有太多起伏路段,甚至還有下坡路可走。一路走來,宛如散步閒走,而愈走愈驚奇,景象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同樣是平緩的山腰路,有零星的柳杉林,有高長的鳥巢蕨,中途有清澈的小溪流,路旁有茂密的冷清草。前往雲森瀑布的山路,擁有自然生態保留區那般迷人的森林風貌。

再往前走遇溪流水淺而流緩,不難通行。只聽潺潺水聲不見同學、時間已過11:40離12:30山下集合時間不到一小時;只得溪流處尋個小瀑布當景點拍照留念、打道回程。

據同學描述雲心瀑布自崖頂如水簾幕潑灑而下,高十餘公尺,分上下兩層,瀑布下沖成潭。溪谷多石可坐躺。坐於溪石之上,涼意隨瀑水輕風拂面而來,瀑淙曼妙天籟之聲,不絕於耳。心中雀躍只因腳力差;只緣此山中、未窺其貌。歸程遇到背60L背包的男士且負重些裝備、相談中他已87歲在兩年前已登百岳、今日做負重訓練、佩服他、自嘆不如。

到熊空站同學陸續登車轉往餐廳;用餐時特別感謝老師這學期課程安排與教導、歡樂愉快中享用美味、同學也購買山區野味、當伴手禮。                   

       下午專訪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先到的圖書館6樓A棟,附屬於校內「海山學文物展覽館」參觀:民國104年(2015)5月成立之「海山學研究中心」,該展覽空間於民國105年(2016)10月正式開幕啟用。 

海山地區名稱始於清代,大正9年(1920)後,隸屬臺北州海山郡之管轄範圍,包含現今新北市三峽、土城、樹林、鶯歌、板橋、中和、永和、新莊等行政區以及部分的桃園市大溪區,為淡水河系貫注大臺北地區的門戶,先民在此活動與開墾,因此厚植了不少風土民情。 海山學文物展覽館旨在陳列、介紹海山地區的歷史人文特色,常設展分為多個展區,如:以古地圖描述行政區劃合地理輪廓流變的「時空沿革」區,展示李梅樹畫作複製品、黃龜理木雕作品的「海山地區藝術家」區,還有傳統產業、早期開發與族群、古蹟與歷史建築、城鄉風貌,等等展板、古籍、文物展出,茶產業系列活動、使該空間可以作為初步認識海山地區文史的入門據點,也使得位於三峽的臺北大學有個替在地文史服務的具體空間。在這解說過程中、我們也品茗紅茶成果、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得很快;起身告別、感謝介紹海山文化、讓今午接受另一層文化的洗禮。       

三 峽 插 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