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3氣候不平等報告出爐 誰是氣候危機被害者?

2023/03/30 15:12
3,42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全球約10%的高收入人口,製造了近一半的碳排放量,中低收入的人口卻是主要的氣候受災戶。他們的歷史碳排放較少,卻更常因氣候災難失去生計、家園與親人。這樣的「氣候不平等」不只存在國與國之間,也在各國國內體現。

照片

 

全球不平等研究室 (World inequality lab)年初發布最新的「2023氣候不平等年度報告」。圖片來源:WIL

  氣候危機與社會不平等環環相扣。全球不平等研究室 (World inequality lab)年初發布最新的「2023氣候不平等年度報告」(Climate Inequality Report 2023)。整理了全世界最新研究與大量數據,揭示氣候不平等的多重面向、並提出政策建議。

  全球收入前10%的人口[註1]製造近一半的碳排放量,後40%的人口卻是主要的氣候受災戶[註2]。他們的歷史碳排放較少,卻更常因氣候災難失去生計、家園與親人。這樣的「氣候不平等」不只存在國與國之間,也在各國國內體現。

 

誰造成了氣候變遷?

  根據報告,北美與歐洲1850~2020年,共累積了全球49%的歷史碳排放,但其人口數只佔了全球約17%。以2019年的年度資料來說,北美地區每人平均排放了2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民的13倍。

  這些數字也反映了一件事:印度貧窮家庭生六個孩子,並不會造成暖化,有錢美國人把飛機當成公車搭才會。

  整體趨勢來看,北美地區收入前10%人口製造了不成比例的碳排放,中間40%、後段50% [註3] 的人口碳排雖然較低,但仍比其他地區高。

  北美以外的地區則有著類似趨勢,收入前10%的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遠高於收入後 90%的人口。

照片

全球碳排放人口階層差異。圖片來源:2023全球氣候不平等報告

 

氣候變遷如何加劇世界不平等?

  加劇全球不平等的原因很多,其中也包括氣候變遷。報告提及,每1℃的全球均溫上升,對於亞馬遜與非洲南部產生將近15℃的溫度變化(temperature variability)。這代表著更多的旱災與水災。對於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來說,更是嚴重影響生計來源。

  在此,本文揀選報告中的幾個受影響的面向為例:

  • 糧食安全

  研究顯示,農業相較其他產業,最受氣候變遷影響。從1961至2015年,非洲減少了35%的產量,歐洲卻只減少了約5~15%。然而,非洲國家的經濟更加依賴農業,氣候變遷下的農業,尤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受到衝擊最為嚴重,讓這個已經非常貧窮的地區雪上加霜。

照片

1961-2015年全球因氣候變遷造成的農業產量變化。圖片來源:2023全球氣候不平等報告

  • 水患與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水災頻仍的結果,是更多貧窮人口將流離失所、失去生計與性命。研究指出,全球近23%的人口(18億人)暴露在相當程度的水災風險。10個高風險國家中,9個為中低收入國家。水災與貧窮兩者交織的風險,以撒哈拉以南非洲與東南亞地區最高。到了2050年,許多島嶼及沿海國家,每年將至少經歷一次世紀洪災。

  • 疾病盛行

  登革熱、瘧疾等熱帶疾病以及水傳播疾病,因全球暖化在近十年內更加盛行。研究指出,人類發展指數(HDI)較低國家,受影響最嚴重,尤其是這些國家的貧窮人口。

  • 國際、國內的貧富差距擴大

  根據報告,氣候變遷造成的GDP下降,在貧窮國家更加顯著。而這些國家的歷史性碳排放卻很少。洪災、大量的降雨等因素都將讓副熱帶與熱帶國家將受到更嚴重的人均GDP損失。有大比例從事農牧漁林業的中低收入人口,在氣候劇變中將受創最深。

  • 女性受到更大衝擊

  女性在多數國家皆負擔了更多家務工作。許多中低收入國家的婦女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氣候變遷下的穀物歉收、取水困難,不只讓更多女性陷入貧窮,也更容易遭受性暴力與人口販賣。

照片

全球人口碳不平等。圖片來源:2023全球氣候不平等報告

 

經濟學家提出了哪些解方?

  減少氣候不平等不只帶來更公平的社會,也能加速全球的減排進程。報告認為,氣候政策仍是減少氣候不平等的根本之道,消極作為只會加劇貧富差距。

  然而,許多國家自身與國際的氣候基金一直嚴重短缺。全球在2023預估總共需要約4.2兆的氣候資金。已開發國家應提供給中低收入國家的實際金額,長年一直遠低於承諾(約21%到位)。尤其在氣候調適項目上更嚴重不足。研究評估,中低收入國家到2030年,將需要每年約2020億的氣候資金。錢從哪來,成了這份報告關注的焦點。

  • 稅制改革、針對特定產業課稅

  累進稅率對高收入人口與企業課更重的稅,並用於氣候行動。美國近期開始的《降低通膨法案》,就對大企業加重課稅,以資助國內減碳行動。許多中低收入國家長期有稅收偏低的情況,也應該透過國內稅制改革,從其富人階級中重新分配資源給中下階層。富國政府也應在國際場域上支持窮國對跨國公司進行課稅。透過跨國合作減少避稅問題。

  報告引用了學界提出的「為1.5℃目標,課徵1.5%富人稅」(1.5% for 1.5°C)概念。根據這樣的累進稅率模型,全球將多出近3000億的資金。若全球只針對超級富人(總資產超過1千億美元)的資產課徵約3%的稅,也有2600億,超過開發中國家所需要的氣候調適資金。

照片

全球所需氣候調適資金與1.5%富人稅比較。圖片來源:2023全球氣候不平等報告

  針對運輸、航空產業課稅不只能以價制量,減少不必要的高碳排運輸,也可擴大氣候行動所需財源。

  • 錢用在刀口上,減少補助化石能源

  國家也應取消對化石能源的補助。印尼在2014~2015年間減少了89%的化石能源補助,並同步擴大社會福利,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

  跨國政府合作也是途徑之一。如紐西蘭在2019年與各國簽訂「永續、氣候與貿易條約」(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Trade and Sustainability, ACCTS),透過貿易協定去刺激簽署國減少化石能源補助。

  • 社福政策改革與資源有效分配

  良好的社福政策是減緩氣候不平等的根本之道。研究指出,針對性的現金扶助(cash transfers)是相當有效的方式。配以良好的健保制度、教育制度、穩定能源供給,不只能協助低收入人口脫貧、也減少其氣候變遷下的脆弱性。

  總結而言,氣候變遷問題一直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各國政府與企業若能將資源更有效分配,不只能大幅減少碳排放、加強所有人的氣候調適能力,也能讓這社會,更適合所有人生存。

 

註1.研究模型透過多項資料推估全球人口的收入,並從高至低排列,分組成「前10%」、「中間40%」與「後段50%」

註2.根據報告,全球人口收入後段40%在氣候衝擊下收入減少更多。

註3.這裡的10%、40%和50%指研究模型所推估的每人年均碳排放,依照碳排放從高至低排列出的人口階層。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