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關渡濕地走讀
北投關渡濕地走讀
關渡宮,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北投區關渡,俗稱關渡媽祖宮、關渡天后宮。
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兼容佛教與道教,為北臺灣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早期有「南有北港媽、北有關渡媽」一說,
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天上聖母。
關渡宮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合稱「臺灣三大媽祖廟」。
北臺灣各地都有迎請關渡媽祖做客的習俗與傳統。
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民間相傳,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莊繞境的神像。
廟方表示該廟是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佛教臨濟宗石興和尚從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天后宮分靈媽祖金身來臺(今開基大媽),
以茅草建屋,奉祀於干豆(關渡)山區,但是黃富三〈北台首座媽祖廟關渡宮之起源與角色〉
一文認為此一說法欠缺歷史文獻支持。
目前就史料《諸羅縣志》來說,「干豆門天妃廟」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大雞籠社通事賴科鳩眾所建於山上;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時重修,易茅以瓦,建材自廈門運來,諸羅縣知縣周鍾瑄命名曰「靈山廟」。
該廟原建於山頂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遷到山麓;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因廟宇方位不正,再次重修;
道光三年(1823年)因風雨侵襲毀損,再次重修。
台灣日據時期,明治卅年(1897年),關渡富商林大春因講究風水學,收購廟地,改建為自己之住宅。
後林大春捐了兩百八十銀元,並鳩資遷移「靈山天妃廟」到風水上稱作「萬水歸堂穴」的現址,坐西朝東,易名為「關渡祖宮」。
大正十一年(1922年)再次重修,更名為「關渡宮」。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