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瞑蛇踏查
位於麻豆區的曾文社區大學
經驗交流
聘請楊宏裕老師講解
現今流路地景之旅
東側是這個渡仔頭溪
聚落的西側就是官田溪
南邊那一邊那一邊就是曾文溪
渡仔頭溪的水漲起來
廟那邊也有淹進來
那邊是老鼠窩嗎)老鼠窩一直擴散的下去
擴散嗎 就崩掉嗎 有崩掉嗎) 裡面就鑽洞進去
哦 牆沒倒但是有鑽一個洞進去
那早期
崁頂崁腳還不足以防洪水啦
種一棵大樹防水止煞
這裡去到那裏整條都水箭這整條都水箭
那時大水很大尚未做曾文水庫之前
崩到這個亭下這
水箭是這支全部旁邊都做石頭
回來看這水都滿滿滿滿到連這裡都崩下
水箭正是這一條西庄也一條
這支算三號
那邊一支二號 一號在西庄下去那裏
西庄那支好像沒了
二號我知道在高鐵下去那支
人工硬墊土石頭慢慢疊慢慢疊疊起來的
所以這裡兩岸的人都很辛苦
都要面對這個洪氾的問題
日本人只有做到哪裡呀
我們底下的從曾文溪的現在的堤岸
這個區域都不能種東西哦
來到蘇厝這個地方等一下接著我們就要去看
各位這邊是新堤防
我們現在站的這一邊舊堤防
日本時代就有的後來就往裡面蓋新堤防
中間留一個缺口
意思是說水若太多讓它進來這裡喘大氣
就是這個滯蓄洪區
那白色的比兩邊舊堤防較高或較低
較低對不對
因為外面的水若很多的時候就讓它流進來
那現在把它擋起來做水門可以把裡面的水擋住
等到上游的水少了再把閘門打開
讓裡面的水往外面流滯洪池的概念就是這樣
以前1904年的地圖你就發現你就是在溪南寮的上面
這裡附近是這裡問題在1928年
1928年發生大洪水往南大概搬了一公里左右
因為他們搬過去所以這裡有一個傳統叫做扛茨走溪流
扛茨走溪流他說他們從原居地
扛著每家戶的竹籠茨集體搬到這個地方
其實扛茨走溪流有的人就說啊扛著就走
因為它的牆壁必須用編竹子
裡面再鋪上一層有稻殼的土
外面再白色的石灰
但是你想看看洪水過去了
那一些東西是不是會融掉
就敲敲會比較輕就可以扛茨走溪流
踏查最後來到曾文溪出海口
部分河口溼地現今規劃成了
保育黑面琵鷺的台江國家公園
各位這一張圖這裡是尖仔尾
新浮崙汕是不是已經一部分跟我們的堤防連在一起了
我們剛才一路過來外面有濱外沙洲
已經跟這裡連在一起了但是它的末端
末端一直延伸出去 一直延伸很尖對不對
ㄟ他們這裡釣魚的人就叫它尖仔尾
你們注意往這裡看哦這邊都是新堤防
一樣會看到很黑
只有這一段新的而且年年都修
問題是這兩三年來不修了
因為它成功了為什麼它成功呢
各位知道這一邊是西南風
就被它掃過來所有的浪就打在這個堤防上面
面對這一種浪都垮掉
所以年年都重建
大概在三年前開始他們就改變設計了
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面變得很緩很緩很緩
前面還放大石頭還向你射水箭去
你想一想西南氣流來的大浪先被水箭破壞掉
然後再被前面的碎石頭
然後還有力量再慢慢爬上來
我們就住在這裡好好的珍惜我們這塊土地
把它弄得更好 這個是我們最重要的宗旨
我們要盡量縮減理想跟現實間的距離
保育跟經濟如何尋求雙贏
我覺得楊老師真的是非常棒尤其我們這一個團隊
就是大家來參與的學員都很用心
能夠把自己發現的一些資料都在我們的賴群族裡面去分享
所以呢我覺得說這次來是收穫滿滿哦
藉由老師呢在室內上的課程
然後再帶到戶外的現場直接來走讀
讓我們對這塊土地有更深刻的一個體悟
透過這次的踏查
期許民眾對水資源議題
及溪流自然生態的重視。
友善農業跟流域的經營
另外我們也有在做這些文化的深根
在今天的踏查我們主要
聚焦在曾文溪的下流
今天老師所說的融合了地景
與這些就是人定勝天的這種的觀念
到現在我們看看的已經跟人
還有水文環境共存共榮共生
我覺得這個是很好的我們藉由
不只是在經濟的發展 對經濟重視之外呢
我們也重視到了環境的議題
那也珍惜我們現在的這一塊土地
我也很感謝老師他在每一場的踏查
都有很詳盡的講解
在地的文化信仰歷史以及這些的
經由這些的學習 可以讓我們有更深更深的體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