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百年圳流古埤塘 感受流淌在土地上的生命力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為發展地方學
爬梳流域的歷史脈絡
設立於台南麻豆的曾文社區大學
透過辦理踏察活動來推動終身學習的場域
111年以曾文溪下游為踏察設計方針
邀請投入地方學研究多年的楊宏裕擔綱講師
從專業的講解與實地的踏察裡
讓參與民眾走讀曾文流域的農情水文
照片

4月10日為系列活動中的第二場踏察
以走訪平原間的埤塘為開端
探討先民早年灌溉的模式
來到清初年間陳永華創建的赤山龍湖巖
當年依傍的龍湖淤積後剩餘的水面
成了今日的岩埤
於日治時期納入公共埤圳管理
每年與周遭大小埤塘灌溉六甲地區近900甲的水旱田
照片

經岩埤來到嘉南大圳導水線
觀賞融入歷史故事的水文地景
踏察活動開始導入平原上的水圳系統
日治時期八田與一來台
有感於嘉南平原水量不均的問題
鑿烏山嶺闢東西口引曾文溪水
於官田溪上游築烏山頭水庫
八田並規畫建嘉南大圳引烏山頭水庫水源
串連起平原上的大小埤塘
形成完整的埤圳灌溉系統
照片

走訪百年圳流
觀察大圳南北分歧站的水勢波滔
也看到南幹線度過官田溪的渡槽橋
大圳流淌的曾文溪水
是嘉南平原農業稻作的血脈
照片

踏察最後循著嘉南大圳排水系統
走過山海圳國家綠道
來到與鹽水溪交會的出海口四草大橋
從古地圖與現今地景的對照裡
觀察台江內海的演變
透過一日埤塘與大圳的踏察活動
走讀曾文溪流入平原後水利轉化的過程
從找尋曾文溪下游流路的痕跡裡
感受流淌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
照片

公民記者許譽騰 台南地區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