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情水文間交織的文化地景脈絡

2022/08/02 00:06
6,905次瀏覽 ・ 9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糧食養育了大地上的人們
      土壤與水源是作物成長的重要條件之一
      豐富的糧食奠定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
      因而農業與經濟成了密不可分的依存關係
      早年透過人力密集的農務工作
      只能靠不穩定的雨水帶來水源
      廣大的平原上埤塘與溪流灌溉範圍外的土地
      往往只能旱作些雜糧收成有限
      日治時期八田與一技師興建了嘉南大圳
      為嘉南平原提供了穩定豐富的水源
      也奠定了台灣糧倉的地位

      照片

      隨著科技農業的進步
      器械的運用增加農務的效能
      但平原上百年來的水利建設
      其設施卻一直沿用迄今不可或缺
      以農情水文為辦學宗旨的曾文社區大學
      透過多場次大圳水域的考察走讀活動
      帶領地方民眾認識默默流淌百年的農業命脈

      照片

      7月24日上午在楊宏裕老師的帶領下
      走訪嘉南大圳南幹線曾文溪渡槽橋
      與葫蘆埤排水路支線渡槽橋等
      橫跨水域的水利建設
      透過解說與介紹
      讓參與踏察的學員認識農業的依存關係
      來到古曾文溪流域的佳里崁腳地區
      實際感受沖積平原沉澱下來的沃土
      從河階地形去想像曾經流淌過的河道
      與改道後先民爭地的傳說故事

      照片

      而麻豆買榔宅成片的柚園間
      隱藏著數百年來留下的倒風內海
      池畔古井與曾經平埔聚落的繁華
      就如從檳榔到麻豆的農作轉變
      仍能從阿立祖廟裡找到了平埔文化的脈絡

      照片

      曾文社區大學提供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場域
      近年更結合地方文史考察與公民新聞紀錄
      為地方保存下漸被遺忘的人文地景故事
      期能在流域學習的推廣下
      讓民眾從認識了解到珍惜愛護這片大地
      也能永續傳承下先民的精神
      感念為這片土地付出的所有人事物

      公民記者許譽騰 台南麻豆採訪報導

      曾文社區大學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