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菸害 速禁新型菸
2022-03-22 聯合報 / 郭斐然醫師
各國限時終結菸品,但新型菸品來攪亂
當各國菸害防制成效卓著,使用率持續下降,禁止販售已經成為可能。各國制定「菸草終局」的時限,例如紐西蘭二○二五年,英國二○三○年,將吸菸人口降至五%以下。菸商為了延續牟利,推出新型菸品,包括電子煙、加熱菸,以「減害」的誤導手法行銷,使得有些政府認知混淆,沒有將新型菸品當成終結菸品的目標。結果是導致下一代淪為新尼古丁成癮的犧牲者,沒有達到菸草終局的真正理想。
減害理論是行銷術,不是科學
減害理論建議「無法戒菸的人」使用新型菸品減害,然而減害是假設和傳統菸品比較,如果跟不吸菸相比,電子煙、加熱菸都是有危害的。「無法戒菸的人」在科學上沒有定義,卻被菸商利用為阻止戒菸的手段。吸菸者應該鼓勵戒菸,任何情形下都不建議放棄,因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誰無法戒菸。減害理論只是行銷術,菸商用來賺取利潤的工具。
禁售「紙菸」是拖延立法的藉口
在推銷新型菸品同時,菸商支持團體喊出「禁售紙菸」的口號,轉身假扮反對菸品的一方,甚至不乏追隨者。台灣成年男性吸菸率達廿三%,與世界公認推行禁菸的五%相差甚遠,此時討論禁菸勢必引起社會動盪。嘴巴說的人心裡也知道不可能,故意利用虛假的高道德標準,綁架政府及反菸團體,使《菸害防制法》的討論失焦。菸商的目的很清楚,讓菸害防制法沒有共識,拖延時程,趁機增加新型菸品人口,讓使用者多到難以禁止。
地下化是因為有利可圖,禁止才是防制的方法
主張禁止會地下化的人士,沒有想過現行菸品就是合法的,但是仍然走私、逃稅不斷。菸品黑市是國際性的問題,因為各國皆有菸稅,以抑制菸品消費,走私逃稅有利可圖,就會有人鋌而走險。台灣現行的新型菸品都是地下販售,目前取締的數量不多,是因為無法可管,不是地下販售量不大。明文禁止以後取締量會增加,只是反映地下販售的現實,不是真的地下販售變多了。禁止只會減少地下販售的數量,不會增加。至於根絕菸品黑市需要政府執行力,沒有政府向黑市投降的。
任何菸品都沒有合法販售的正義
現實的妥協不會阻止我們終結菸品的努力。菸草終局第一步是禁止新型菸品,否則下一代會因為持續尼古丁成癮而無法停止吸菸。菸商利用認知作戰,混淆大眾閱聽及立法程序,唯有加速立法禁止新型菸品,才能保障新世代免於菸害。
保障新世代免於菸害,唯有加速立法禁止新型菸品 (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