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邊早在17世紀以前,荷蘭人就把這邊叫做猴山,好因為這座山上有很多猴子嘛,叫做猴山,所以很多人都稱這邊叫猴山,來這的撿柴火的地方才叫地方叫做柴山,那後來為什麼變壽命的壽呢,是因為我們經過一個日治時期,要幫日本天皇祝壽,所以叫做壽山。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祕書長 林美吟
台南巫山,還有彰化二水像這種淺山地區啊,臺北天母也會有,天母古道那邊也有,就是這種淺山地區,就是都幾乎都有猴子出沒,也就是因為這樣他跟人類的,生活範圍重疊,我們才很容易跟他發生一些 衝突跟誤會。
最後面我們才要來提的事情,因為我不會把保育有成,這件事情掛在嘴邊,因為我們很容易會被誤認為說,比如說我們今天個體數變多了,他能見度變高了,我們就覺得這個物種好像保育成功了,可是對我來說,我覺得一個野生動物保育,有沒有成功,是在於第一個,他科普知識到底有沒有普及化了,然後大家對於遇到這個野生動物,他的應對能力有了沒有,不管是獼猴也好,或是你今天遇到石虎或是黑熊等等,你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應變,哦遇到石虎你在什麼區域,你應該減慢你的車速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我們應該很普及的知識,這樣我們才可以保護我們臺灣,的野生動物,可以永續跟我們共存下去。
我小時候就是因為我父親,他在做研究調查跟觀察嘛,那我就自然而然跟著他,那其實我小時候也沒有想太多說一定要,呃做獼猴這件事情,對我就是覺得說啊他們被人類誤解,所以我偶爾也會上上網,當個鄉民線民去回覆別人的問題啊,或者是替猴子發聲,
但是當時只是一個很單純看不慣而已,但後來想說,呃猴最後是誤解越來越多,單純只是這麼做的話,沒有辦法去改變什麼,我們才開始慢慢的,做成像現在。
斿客 梁先生
啊之前我有來過柴山的,對猴子的印象大概大家人家所知的吧,就是那個猴子會供給人搶食嘛,那今天跟老師來這邊現場做一些獼猴生態的解說,生態解說的時候就對他的生態有一些的一些習性,有一些觀念的導正,他其實他不會主動攻擊人,都是人類去誘食他
,然後他才有這些行為,發生這些行為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處置,大概就是不要去驚擾他就是慢慢離開,大概這些正確方法,就可以植入到我們這個觀念裡面,我想他這種觀念也是值得再繼續把它推廣下去,讓大家對獼猴的生態呢,不再是一種恐懼的生態,而是能夠與他共存的一種觀念。
遊客 傅先生
我是第一次來臺山啊那,猴子之前是看過沒有錯,但是對猴子的印象,跟這一次解說人講完了以後完全改觀啊,對這個猴子的群體是母系社會,然後他公猴的這個地位是比較低的,那整個的印象,跟以前沒有聽到解說之前完全是,不一樣的知識。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祕書長 林美吟
好那我現在會帶女兒上山其實,以我個人的立場啊我這個人,我們很多人會問我說我帶他上山,是以後想要傳承給他啦,或是他想要接我衣鉢,沒有我沒有這個想法,我就是因為我們現在新時代女性哈,要帶著小孩出門工作哈哈哈,因為我就一個小孩,我就必須帶著他出門工作這第一點,第二點是我希望他從小學會,不管是尊重大人也好,尊重動物也好,他應該從小就理解這件事情,他以後也許不用,做一個很專業的人也沒有關係,但是至少他懂得跟動物互相尊重,然後互相和平共處這個最基礎最基礎的理念,我希望他記住這一點,對所以我才會呃,希望帶他上去多看,多看多聽多學這樣子。
獼猴小助教 吳曉昱
我喜歡媽媽也喜歡猴子,比較呢比較嘛,兩個都喜歡,因為猴子跟媽媽比較,猴子對我溫柔一點 嗯 ,他說猴子他對比較溫柔,我對他比較兇,但是他只喜歡搶東西,因為他知道我不會跟他玩,每天看到我玩具他就說哦,好棒啊我要去搶,他要來搶我就不喜歡的。
妹妹~這邊的猴子你每一隻你都有認識嗎,認識,只是我每天我來爬山,我呢都會忘記猴子的名字;其實我也很愛猴子。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台灣獼猴吱吱黨
攝影:徐意嵐 / 羅汶淇
剪接:羅汶淇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