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火神祭-撒奇萊雅族的文化傳承

2010/07/28 22:49
9,954次瀏覽 ・ 2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4
檢舉

撰文/潘建任

    撒奇萊雅族過去居住於現今的花蓮市、新城鄉和秀林鄉一帶,在1878(光緒四年)時,與清朝發生衝突,並與噶瑪蘭族聯合對抗,不過撒奇萊雅部落最後抵擋不住清軍的火攻,當時的頭目孤木.巴力克下令族人連夜撤離,自己則是被清軍凌遲致死,而撒奇萊雅族人為了躲避追殺,隱藏自己的文化和語言融入阿美族的生活中,此事件漢族史稱「加禮宛戰役」,而撒奇萊雅族稱為「達固湖灣」戰役。經過一百多年後,撒奇萊雅族才在2007125日完成正名,成為台灣第十三個原住民族群。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始於200671日,為了提醒族人族群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凝聚彼此的向心力,在20091128日舉辦第三次的火神祭。儀式在太陽下山之後進行,主要分為序曲、迎曲、祭曲、火曲、終曲五個程序來進行。

    撒奇萊雅族的五色使者分別為,白色使者代表火神光照,為族人點燃未來、紅色使者負責迎接火神,傳承智慧、綠色使者則以刺竹除穢,除去厄運和晦氣、黑色使者使用黑炭隱身,讓惡靈無法接近、藍色使者則用酒水滋潤族人的心靈。

    現今的撒奇萊雅族部落,都是在「加禮宛戰役」後成立的,藉由火神祭的舉行,不僅讓族人緬懷過去,也是族人語言、文化、祭儀延綿不斷並且凝聚族群精神的重要活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