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瓦力國歌改編 的啟示
藝起尋找 如樂音般的多元共好
南港社大公民週,
在林育誼老師的「原住民創作音樂App作曲課程」中,
邀請史瓦力工作室的黃士佳老師,
分享了泰雅音樂元素與傳統樂器,
如何在流行音樂裡面,找到創作的出路。
史瓦力工作室 黃士佳老師
這作品想要呈現的氛圍是 溫暖 凝聚團結
台灣這些年來一直轉化 是個有愛的社會
大家都很願意 在不同年齡 族群 彼此的溝通
所以我接到國歌改編創作的時候
就把 融合 跟 溫暖 作為作曲的第一個要素
剛開始 作曲的時候 遇到一些 困難
前奏到那魯灣 導入國歌時 有點硬接的感覺
後來 作曲老師 建議在前面加入國歌的元素
加入 三民主義的旋律 以法國號襯出底蘊
穿插在 唱傳統音樂的中間
然後 在這段之後 用法國號銜接
我就是用這些手法 讓傳統樂器與國歌融合
在詞曲創作的時候 會很重視這些語韻的部分
最高境界 就是唱歌如說話 說話如唱歌
泰雅族語 在不同語系 不同地區 有不同的聲調
我們其實並沒有文字 時間久了
講同樣的話 時間拉長 會有點不太一樣
若是要創作族語音樂 我建議先寫下自己的創作
然後直接去找族語老師 或 長輩
然後 一句一句 把歌詞寫出來
請族語老師 把歌詞寫下來
我們最終目標 是讓旋律與歌詞結合起來 且有韻味
然後 這是 國歌的部分 傳統樂器有 口簧琴 木鼓
創作者的養成過程中,
在移民文化交會時的衝突掙扎、艱難挫折、
認同叛逆或是順服融合…,都是創作的珍貴養分。
南港社大 林育誼老師
原住民 擅長的就是一把吉他
就可以唱出婉轉的歌謠 那真是 一種享受
大家都 難免有 移民交會時的標籤
這個標籤 對我們 會產生一定的束縛力
大家只要願意創作 是一定有可能的
但是 (要跳脫標籤的束縛) 也不那麼容易
有 掙扎 辛酸 是我們 一般人 也會面對的
前面分享的故事 讓我們了解到 士佳老師的成長背景
他不是一帆風順就這樣創作出好作品來的
藝術 創作者 格外重視 自己在精神層面的能量
更關注 自己在 童年 或 成長過程的起伏
幸運的人 用童年 療癒一生
不幸的人 用一生來療癒童年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交聚的地方。
不論是原住民、舊移民、或是新移民,
新的「三民主義」,正如音樂和弦般的,
正在多元並存的聲音中,尋求和諧的共鳴。
如果您有機會聆聽,黃士佳老師改編的
「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原住民運動會開幕式國歌」,
也許您會發現,融入了泰雅與阿美的傳統元素之後,
新「三民主義」對這塊土地的啟發與共好的期許。
讓我們「藝起尋找」 如樂音般的多元共好。
南港社大 公民新聞社 優客 報導
誠如 南港社大 林育誼老師 所結語的
幸運的人 用童年 療癒一生
不幸的人 用一生 療癒童年
台灣 數千年來的 新舊移民 難免有過歷史的紛擾
何妨 放下歷史的悲情 放下族群的失落與對立
讓 多元文化的交融 成為 我們 創作的激勵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