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北創新教育加速器-傳統漢餅創新 打破刻板印象

2021/11/23 15:45
1,77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漢餅,以往是做為送聘的大餅使用,現代婚禮多用西式餅盒,大餅也在日益講究養生的風氣下被嫌棄。於是,做小、做巧,就成為了新的研發方向。

台灣是移民社會,早期的拓墾辛苦,漢人移民即使在大陸原鄉已經有悠久的糕餅文化,也難以發展。直至十九世紀拓墾完成,傳統漢人以米食為糕、麵食為餅的漢餅文化才在台灣落地生根。但是隨後的日本殖民和戰後西方飲食文化的引進,使得台灣的漢餅文化中西融合後獨樹一幟,極具特色。

照片

甜點與中點的主要原料都是油、糖和麵粉。那麼,現行市場流行的西式甜點又和傳統漢餅有何不同呢?數十名淡水商工餐飲科的烘焙小選手們,在傳藝烘焙師劉明燈師傅的「大手牽小手漢餅課程」中要一探究竟。以學生們實作的蛋黃肉鬆麻糬餅為例,就是一款結合日式麻糬Q感的創新漢餅。師傅把傳統肉燥改為肉鬆,並將蛋黃、豬肉這類富含蛋白質的鹹食(不同於西式的奶和酪),與甜蜜綿軟又富有口感的麻糬融合後做為鹹甜口味的新式漢餅。一樣是油、糖、澱粉的組合,新式漢餅更結合了台灣移民社會多元文化的滋味,有鹹又甜、又酥又軟的多層次口感;猶如台灣人兼容並蓄的性格,一口咬下,能品嚐出無限的包容與創意。另兩款則以西式油酥塔皮,搭配本地當季產的地瓜、洛神花做餡料,不只吃時髦也要吃在地,吃創意也要吃文化;再搭配本地產的好茶,一口抿下,韻味層層疊疊,綿延不只。也成就了一桌豐富的好滋味。

照片
照片

劉明燈師傅的創意與用心,讓我們看到,只要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努力,就能翻轉人們對傳統大餅的舊有概念,打破傳統,與時並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