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書店」極致不務正業的藝文空間

2021/09/15 20:00
5,129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沈育琪、吳千千/新北市報導】座落於板橋浮洲的「書店」,鄰近臺灣藝術大學,開店前老闆程恩澤把書店定位成兒童專屬的二手書屋,來到這裡以後,卻發現附近較少住宅,更多的是臺藝大的師生,因此改變書店融合的方向,搭配複合式的咖啡廳空間,以及多元的藝文活動,常能見到店裡的顧客來對戲、寫劇本、編舞、寫小說,無論是書店的氛圍或來店客人都令人感受到濃濃的文藝氣息。

發覺對書的熱愛  從網路到實體經營

「書店」,沒有複雜、花俏的名稱,「書店」二字就是最符合這間店氣氛、氣息的模樣。它座落於板橋浮洲,臺灣藝術大學後校門的巷弄,店門外擺放許多綠植和一些陶瓷娃娃,踏進店內,暖黃色的燈光將整個空間包圍,伴隨著復古音響播放七〇年代經典老歌,讓走進店裡的人好似踏入另一個世界,擺脫城市的喧囂,在這裡獲得沉澱心靈的機會,一樓主要是廚房、 煮咖啡的吧台和座位區,一櫃又一櫃的二手書則大量陳列在二樓。

「書店」老闆程恩澤過去曾到中國工作,從事工藝、陶瓷產業,大概八、九年前的時間回到臺灣後,他說自己當時對未來的規劃沒有方向、不曉得下一步該怎麼走,然而發現自己空在臺灣的房子,裡頭全堆滿著過去買的書。「這時候會想到,喔!原來我這麼喜歡書。」因此程恩澤開始在網路上販賣這些二手書,一陣子之後見網路銷量不錯,便開始規劃實體二手書店的經營。

選址於臺灣藝術大學後門的巷子,程恩澤說除了租金便宜,空間有兩層樓那麼大,當時他想,實體書店若經營不利最糟的情況還能拿來堆放二手書,成為倉庫,沒想到如今書店已經營了七、八年。在書店成立前,原先的規劃是將這裡建立成一間與社區融合、專為小朋友打造的兒童書店,實際來到這裡,發現附近住民極少,更不用說有多少小孩子了。而此地的特色正與鄰近臺灣藝術大學有關,來的客人多為藝術大學的學生、老師,他們可能來寫劇本、討論編舞、對戲或寫書,來店顧客的文藝氣息也為書店奠定了能舒適地沐浴在藝術氛圍的基調。

照片

「書店」老闆程恩澤回憶自己開設書店的經過。攝影/沈育琪

意外幸運造就「不務正業」多元藝文空間 

這家二手書店存有三萬多冊的二手書,若加上倉庫裡存放二手書總數便超過十萬冊,程恩澤選書的標準較為寬鬆,只要認為還有下一個閱讀的可能,或者書本內容沒時效性他就會收,主要的二手書源有慈濟回收站、回收廠和家庭回收書,二樓的藏書櫃各個個比人還高,由九個小書櫃加疊在一起,彷彿走進書的迷宮,共有六大類的藏書,分別為藝術、文學、教育、休閒、財經和宗教等。這樣具文藝氣息的環境也曾多次成為影視作品拍攝的地點,如於臺北電影節播映的《順雲》、電視戲劇《滾石音樂愛情故事》、藝人韋禮安的專訪等等。

「書店」一樓擺放著咖啡機,能聽到陣陣研磨咖啡豆的聲響,程恩澤說,其實一開始從來沒有想過要同時有複合的咖啡廳空間,「咖啡機投資下去很貴、很可怕,剛開始我是很緊張的,沒有想過會賣咖啡。」結合書店與咖啡複合式空間的緣由,要回朔到八年前,在「書店」尚未開店還在整理的頭一、兩天,就有位臺藝大工藝系的學生來找程恩澤,說自己因為要賺錢買材料,希望能來這裡打工,不過店都還沒開門,老闆剛開始也只能一直回絕他,也剛好工藝系的專業能用在幫忙處理店內樓梯的整修,後來老闆還是開始雇用這個學生。

「書店從業人員不會很專業的去了解咖啡。」程恩澤坦言,說自己很幸運也很感謝當時遇到那個來打工的學生,因為他過去有在咖啡廳打工的經驗,更帶著之前的店長來程恩澤的書店一起規劃咖啡廳的空間、菜單,帶著他認識咖啡,八年後的今天,程恩澤也成了瞭解咖啡的書店老闆。

他打趣的說:「這個時代對這行業是很殘酷的,打從入行的第一天,你就要有不務正業的準備,而且是極致的不務正業。」堅持二手書店的本業,同時也必須向外觸及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才可能讓現實面的挑戰,使人事成本、店內器材的投資成本、租金等等達到損益平衡。

除了複合式的咖啡廳,「書店」也因為之後來上班的員工都有聽音樂的愛好,讓程恩澤開始想,何不讓「書店」也成為Live House,提供獨立樂團、原創音樂人有表演的空間。而鄰近臺藝大的地理位置,讓「書店」融入在有許多私人繪畫工作室的環境,因此,店裡會不定期舉辦畫展、藝廊活動,支持新銳藝術家並讓他們有地方展示作品,歷年舉辦過的畫展主題有《小日子》、《純真・慾望》、《藝鄉人》、《寫生誌》。也會邀請作家來店裡舉辦講座、新書分享會,過去曾邀請作家朱家安、樂評人陳弘樹、詩人吳俞萱等,讓「書店」成為越發多元的藝文空間。

照片

「書店」中會不定期舉辦畫展。圖片來源/書店

帶頭憶起浮洲 做校園與社區的橋樑

鄰近臺灣藝術大學的地理位置,讓「書店」改變了原先預計觸及的對象,從兒童轉變為臺藝大的師生,經營的前三年程恩澤在店裡的風格設計上和氛圍營造上,都嘗試去融合藝術,讓「書店」成為集結書、咖啡、文學的地方。「而融合的第一步你就是要了解對方,包含對方的需求以及和自己的共通點。」開業經營五年後,程恩澤開始想,除了臺藝大以外,更擴大範圍看見浮洲里這個可以探索的對象,因此展開了許多次的浮洲導覽、文化歷史的探索之旅等等,期望與當地居民連結,使居民們對地方產生認同感,激起對地方的文史記憶。

二〇一七年書店舉辦「一日環導,浮洲島文化之旅」,程恩澤帶著當地居民從「書店」為起點,進入臺灣藝術大學、浮洲火車站、浮洲濕地、力行新村舊址、榮工修配廠、湳仔溝等十五個浮洲地點,介紹當地文化歷史背景。也在店裡舉辦「浮洲印象展」,透過徵求參與者以藝術的角度,呈現浮洲相關的攝影作品等,展覽創作者們捕捉浮洲的畫面,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在店裡舉辦演講,像是枋橋文化協會的總幹事林美秀,談浮洲發展及早期產業、板橋.瑞芳社區大學的主任秘書陳書吟,分享《綠岸圍城.浮洲島》的觀察紀錄,以及建築設計師路正光以建築設計的角度,帶參與民眾用不同的觀點重新看見浮洲。

臺灣藝術大學每年都會於有章藝術博物館舉辦主題性的當代藝術雙年展,程恩澤自己是展覽的愛好者,他說他只要展覽一開始就會去參加,不過也同時發現,浮洲當地的居民好像都不太了解或知道這個展覽的存在。

於是在去年的十到十二月時,「書店」拜訪了板橋浮洲里四間學校,分別是中山國小、大觀國小、大觀國中以及華僑高中,他到校園與教師、校長洽談臺藝大的藝術展覽參展活動,學校便幫學生一班一班編排能參觀展覽的時間,同一時間與臺藝大協調能夠安排的導覽員,透過「書店」連結校園以及社區,讓展覽參訪狀況反應熱烈,導覽場次更編排到一百多場。

程恩澤說:「對博物館來講人數大幅上升一定是件好事,也讓這樣的資訊進到地方、社區,而居民原先可能也不知道有這樣的藝術展演,也不可能進到校園去接觸這樣的資訊,小朋友們也都很有興趣,每一場都發問了很多問題。」書店做為地方社區以及校園間的橋樑,讓兩方資訊流通並促成融合,發展後續地區合作的可能性。

照片

程恩澤親自導覽並帶著附近居民認識浮洲。圖片來源/書店

浮洲導覽地圖。製圖/吳千千

採訪側記

這是我們在採訪中遇到的第二間從網路轉戰實體的書店,這也證明依然有願意購買和閱讀紙本書的人。書店不僅延續了二手書的生命,也讓更多當地居民了解他們所生活的浮州過去和現在的樣貌,它賣書、賣咖啡、辦畫展、辦小型演唱會,所有的不務正業都源自於對書的喜愛。

延伸閱讀

楫文社 從讀書會認識青年創作者

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 從緬甸街開始認識緬甸

文房 在百年檜木建築中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