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東延敢袂是後一个錯誤ê交通政策? 陳歐珀:「不曉得!」
由宜蘭惜溪聯盟、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宜蘭縣野鳥學會、宜蘭縣文化協會、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蘭陽創新發展協會、時代力量宜蘭黨部等數個宜蘭NGO團體所組成的「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9月4日於宜蘭人故事館召開宜蘭縣內首場「高鐵延伸宜蘭公民團體工作坊」,來自宜蘭各地關心高鐵延伸宜蘭的鄉親齊聚一堂,針對交通、產業、空間環境、社會人文等面向,讓與會者暢所欲言。
會議一開始由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教授帶來專家引言,從北宜直鐵方案到高鐵延伸宜蘭方案的路線變化開始介紹,到站址選址方案分析、三鐵共構對宜蘭的影響、能否紓緩國 5 塞車、或者是另一波開發潮的起點等,進行綜合性分析,後則由各桌桌長以公民咖啡館模式,蒐集第一階段針對「交通、產業」面向的主題討論及分享,參與者首先提出高鐵延伸宜蘭「必要性」以及政府號稱「解決/紓緩國 5 壅塞」等質疑,並舉出可由提升台鐵效能與路線升級改善、強化宜蘭在地接駁、公共運輸優惠、提高自駕車成本、遊覽車業可串連飯店間接駁等,提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之誘因,降低國 5 負載量以取代高鐵建置,亦有小組以「雙面刃」來形容高鐵延伸宜蘭對產業的影響,或許會增加就業機會,但也可能加速勞動人口外流,更直指房地物價預期性的上漲、粗暴的土地徵收、生態環境的衝擊、以及農田地景、天際線的進一步破壞等,反應出縣民對未來的憂心。
立委陳歐珀也於午休前來到現場,然除了自顧自抱怨交通場久以來重西輕東、 國 5 是跛跤(pái-kha)國 5、東部鐵路一票難求、東部沒有快速道路、宜蘭沒有機場、闡述綜合規劃高鐵選址的爭議、批判以四城站優先為行政院政治凌駕專業的決定,認為再拖延下去,民意跟專業會被利益攪動,若不跳脫個人私利跟宜蘭人的地域觀念,恐耽誤環評與通車時程;之後一會兒說要尊重專業、一會兒又鬼打牆說花了七千萬的評估報告太專業他自己無法瞭解所有的事情,東拉西扯說台灣很多重大的交通建設包含國 5、蘇花改都是錯誤的政策、宜蘭禁不起再犯同樣的錯誤,但當宜蘭縣環保聯盟理事長孫博萮當場質疑他「高鐵敢袂是後一个錯誤?(高鐵難道不會是下一個錯誤?)」時,卻又立刻避重就輕地說「不曉得,那就看我們宜蘭人怎麼決定」,陳歐珀又強調只要自己當民代的一天,就會順應民意,但顯然現場反對高鐵的民意,是不在陳立委的順應範圍。
下午場則由宜蘭文化協會顧問團團長林正芳做專家引言,介紹宜蘭平埔族分布歷史,並強調宜蘭交通建設雖然晚於西部,但西部的開發的經驗可以做為東部的參考與借鏡。
接下來的第二場次的分組討論針對「空間環境」、「社會人文」,參與者回歸到何謂「宜蘭價值」?高鐵對環境與農業的衝擊、以及在有可替代方案之下,高鐵的必要性為何?能否避免複製西部高鐵特定區的失敗經驗?是否能達到區域平衡?以及對宜蘭未來願景的想像等,討論宜蘭的文化、農田地景、好山好水要如何永續存在。
不動產估價師陳碧源針對交通建設原始「減少彼此距離/時間上的不便利」的目的性、交通建設自償率、保存宜蘭人生命依附在土地上的價值感、生態維護、與滿足抵達宜蘭的後續接駁便利性等,會產生甚麼樣的衝突進行專業分析,並分享原本四城周邊的農地價格一坪約以一萬為上限,直到選址風聲開始後,成交價開始以1.6萬在收購,至今已以2.3萬一坪在收購,已經飆漲超過五成,而這樣的土地紅利不但僅只使少數人獲益,且其實僅需要透過土地變更即可達成,但未來的宜蘭人與來宜蘭的旅客可能幾十年都要持續承擔後續轉乘的不便。
最後的綜合座談宜蘭市長江聰淵親自出席,闡述他認為關於高鐵東延站址評估中,倘設站於宜蘭站將有包括:公有土地最多,民宅拆遷最少、人口數最多、旅客乘載量最大、可無縫轉乘,讓三鐵共構效益最大化、及已有現成的接駁系統等幾大優勢,代表台灣民眾黨出席下午快三點才到場亮相的李偉華發言又臭又長又毫無重點嚴重超時浪費全場時間,其幾位同行黨工到場後也就在一旁聊天拍照彷彿議題事不關己,相較之下時代力量邱顯智委員的代表今日全程參與分組討論,對高鐵延伸宜蘭必要性、選址、能否徹底解決國 5 塞車等也提出諸多質疑,也表示爾後會要求交通部對選址、對宜蘭衝擊等相關資訊應公開透明,在工程進行前也應垂詢宜蘭鄉親的意見。
主張應以台鐵舊線升級、達到歐洲對高鐵速度定義(將傳統鐵路窄軌拓寬為標準軌、使車速可達時速 200 公里)的頭城青年梁一賢,長期關注宜蘭乃至於全台鐵路發展,從先前反北宜直鐵、反南鐵東移、反鐵路立體化到如今反北宜高鐵無役不與,直指高鐵選址主要因自償性不足、不得不靠透過周邊土地開發挹注投資,故鐵道局所預估之搭乘人流數肯定多所灌水,且替代性高,倘若運量無法提升、高鐵投資無法回收,恐有倒閉之虞,更直言高鐵東延就是為了選舉所開的政治支票,以政府編列預算支出興建,再委託高鐵公司經營,在法律上已背離 BOT 的精神,在官股超過50 %的狀況下,虧損勢必面臨全民買單,必須要非常慎重,千萬不可迷失在「高鐵一定要建」的迷思當中。
本報導同步發表於【宜蘭大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