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詹尹州、採訪/邱羿慈
樂作家務隊助獨老 施比受更有福
大眾以為身心障礙者只能手心向上,獲得別人的幫助,但是在樂作創益協會的樂作家務隊中身心障礙者有了新的身分,他們是以助人為樂的天使,在協會中被稱為樂兒。平時除了在工坊進行簡易的家庭代工,還會為獨居長者清掃家園,成為手心向下的給予者。台灣樂作創益協會成立至今幫助無數身心障礙朋友自立生活,自107年創立以來,協會以樂作工坊1號站的形式指導樂兒熟悉群體生活,建立自信心。
近期協會增設樂作家務隊與里辦公室合作,帶領樂兒關懷社區長者。一行人穿著打掃裝備,拎起水桶及掃具,以專業的模樣開始清理獨居老人的家園,樂兒各個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的樣子,透過自身的付出與努力,獲得成就感與作業獎勵金,也為社區注入一股活力。眾人的陪伴讓長者臉上多了一絲笑容,協會是志願服務獨居長者,但是為了鼓勵樂兒投入工作,特別自籌設立作業獎勵金的制度,教會樂兒工作賺錢的辛勞。
樂作大家庭視夥伴為家人 樂兒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自立生活是創辦人陳愛珠女士對樂兒們唯一的期望,創辦人接觸早療服務已經二十多年,眼見許多孩子在學校畢業後就失去進步與學習,但其實這些孩子的潛力無限,只是缺少機會,她深刻體會到幫助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重要性,相當於幫助一個家庭,於是他與其他兩位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鍾字汛先生與簡曉筠女士一同創立樂作創益協會。
身為創辦人兼秘書長的陳愛珠女士營造向心力與歸屬感,積極傳達出她的理念「喜愛並熱衷志業」。樂作創益就是一個大家庭,無論是教服員或服務對象都像家人,在這裡沒有上司與下屬的束縛,每位同仁都是合作夥伴,她希望工作夥伴能由內而外認同樂作創益,才能帶給服務對象最好的關懷,因為做公益是很開心的事,不只服務內容可以活潑、溫暖還能有創意,所以命名「樂作創益」。
談到創意,陳正評組長不藏私的分享樂作工坊的教學課程,比起代工作業,樂作更在意樂兒的學習與進步。因緣際會下,與SHOW 影劇團的導演陳義翔老師認識,專為樂兒設計音樂與藝術治療,實際讓他們參與戲劇,練習看劇本演戲,藉由演出學習換位思考與同理心,透過戲劇治療秘書長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能力有了大幅的進步是意料之外的收穫。協會即將在11月27日舉辦小型的成果發表會,劇名是「神奇的聖誕帽」。
照顧者有機會喘息 期望十年計劃造就「20%幸福時光」
早期接觸早療服務時,創辦人感受到早療兒媽媽們的無助與無奈,在一次餐聚中,早療兒的媽媽向陳愛珠創辦人吐露心聲,她們說:「12年國民義務教育後,真不知道孩子的未來在哪」、「只能24小時繼續帶在身邊」。創辦人清楚照顧身心障礙的孩子不是件簡單的事,更何況要24小時相處,再多的關愛與耐心也有耗盡的一天,於是創辦人萌生「20%幸福時光」的想法。利用協會,讓孩子把80%的時間與精神投注在群體活動上,留給爸媽喘息的空間;回家後20%的時間爸媽可以全心的陪伴孩子,於是有了一項十年的長期計畫,希望能在未來實現。
目前協會有日間的照顧中心,位於桃園市八德區,已於110年6月1日起用,負責提供18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無法進入職場或庇護工廠的身心障礙者一個學習與成長的空間,在此增進生活自理能力、體驗休閒活動、多元治療、人際關係建立及社區適應等,延緩生活機能退化。由於日照中心的服務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半至下午四點半,仍有許多時間受助者必須回到家庭,若未來計畫實現就能從早到晚提供照顧服務,補足日照中心對於夜間不足的困境。
夥伴熱衷公益事 為樂村奔波汗水結成果
樂村日照中心的成立絕非易事,為了提供最優質的日照環境秘書長與陳正評組長實地走訪台灣各地的日照中心取經,除了要找場地與工作人員,還時常遭受民眾異樣的眼光,即便好不容易接洽到適合的場地,還必須經歷無數的拒絕,每當提到空間是要用來成立日照中心,就遭到房東謝絕。經驗豐富的秘書長與陳正評組長早已視為家常便飯,陳愛珠秘書長談及成立以來的辛苦與努力,不忘感謝一起打拼過的夥伴,她說要找到適合的工作夥伴不容易,特別是熱衷公益事更難。
身障議題艱難又辛苦,但聽著創辦人述說樂兒的成長,好似一切辛苦都拋諸腦後,口中的幸福感是無法用三言兩語道盡。在佈滿荊棘的路上,無數的汗水都將結成愛的果實,散播在世界每個角落。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