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論] 勿再消費陳樹菊阿嬤

文字-A A +A

現在台灣,最被津津樂道的新聞大概就屬「樹菊嬤出國領獎」。政治與媒體合作,呈現一幅美好和諧的奇異景觀,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原來質樸簡單的生命價值—善良—還得透過這種令人倒胃的集體消費而生產建構出來。這種共有的匱乏感難道已經高漲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地步了?


現在台灣,最被津津樂道的新聞大概就屬「樹菊嬤出國領獎」。政治與媒體合作,呈現一幅美好和諧的奇異景觀,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原來質樸簡單的生命價值—善良—還得透過這種令人倒胃的集體消費而生產建構出來。這種共有的匱乏感難道已經高漲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地步了?媒體與政客尚且利用了這種現代社會心靈的匱乏,配合SOP作業流程,從中攫取良善價值的剩餘價值。

美國媒體獵奇式的報導已非鮮事,台灣政府、台灣媒體的荒謬亦非一日造成,然而就算如此,咱台灣人可不可以清醒一點?難道不覺得到處都充斥著「樹菊嬤,見客囉!」這種後設的皮條客似的語言?想想那些逼著阿嬤離開菜鋪的共謀,其平常的言行或信奉的價值觀如何可以證成他們現在行為的正當性。

如果需要一個經濟情況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勞動者捐出一千萬來幫助弱勢,我們的社會福利系統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如果需要一個社會結構使然而只有國小畢業的八十歲阿嬤(她為什麼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在家好好享福),去對地方捐贈圖書館,那我們大力推行閱讀文化運動的政府是不是該檢討一下?難道社會福利與閱讀推動只在台北都會有效?

我知道人非聖賢,但我們可不可以坦然一點,讓感動的心回歸自然與田野,化成汗水與勞動,再豐富這塊土壤,得以培養出如此高尚節操的土壤。

   水蜜桃阿嬤事件,是媒體界一大醜聞與憾事,既得利益者收割了實質的金錢。那樹菊嬤呢?不要告訴我,那些被榨(詐)取的無形利益,就不叫做不當利得。歷史的重演,真的只能是一種無意識共謀的後果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白芽

您說得對~怎嚜都那麼愛消費~
最近又看到新聞~發現陳樹菊的慈愛~仍舊還沒感動她父親(已逝)
及哥哥(讓陳樹菊幫他讀完大學)~
也許她爸爸跟哥哥就跟這些消費媒體依樣~
希望她的善心可以改善這些該愧疚的媒體~

沙沙

阿葉你好

你的留言有廣告 建議刪除
或是本文作者可以把他刪除
以維護公民新聞平台的文章質量 謝謝喔

來義鄉久拉卡拉久部落文化推展協會

消費喔
其實到處都在發生
時時都在你我之間發生
尤其是莫拉克之後
災民都被消費殆盡了
而政府也視若無睹

村夫

作者也在消費 陳樹菊 吧!

用無私的奉獻來對比筆者不齒的社會福利.適當嗎?

個人覺得陳樹菊並不是*經濟情況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勞動者*為了批評.把陳樹菊設定成這樣.實在不認同.

*到處都充斥著「樹菊嬤,見客囉!」這種後設的皮條客似的語言?*這句話的出現也令人不安.

這篇文章缺乏陳樹菊的個人說詞.卻被用來批評相關人等.實在不妥.

村夫

我的留言應該沒有*謾罵吧!*如果有這個感覺真的對不起了!

森寧玉

社會福利是結構性的問題,既然我指出,代表我重視,而不是你所謂的不齒,請勿做情緒性的擴大解釋。
村夫兄,既然對我的用詞有諸多意見,何不就實質的角度抒發什麼才是你所謂的「適當的」,還有什麼讓你不安了?

謾罵總是比理性思辯容易太多,也因此我們總習慣於微笑以對、輕鬆帶過。

4

加入時間: 2010.05.04

森寧玉

加入時間: 2010.05.04
3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台大腳踏車拖吊場潘阿伯

2010-11-16
瀏覽:
10,623
推:
7
回應:
0

[旅遊] 胡同死

2010-11-11
瀏覽:
2,358
推:
2
回應:
0

[平論] 勿再消費陳樹菊阿嬤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700篇報導,共13,18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700篇報導

13,18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