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媒體觀察】02:台灣動保團體面面觀(呂幼綸)

2020/08/27 21:59
3,861次瀏覽 ・ 5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文:呂幼綸(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副理事長、世界愛犬聯盟台灣總代表、資深媒體人)

台灣動物保護意識的勃興,除了從媒體的報導篇幅和頻率,可以感受之外,另一項可觀察的指標是動保團體的數量。幾年前,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曾進行統計,當時的數字約在160至170家,但根據內政部的最新資料,與動物相關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為166個,地方性的有82個,總數量達到248個,相當驚人!

照片

台灣的動保團體多以救援、收容流浪貓狗為主要業務。

依據史料,台灣第一個動保社團「台灣動物保護會」,是由旅居台中的日本籍商人於1923年創立,參與者也都是日本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再出現「台北市愛護動物協會」和「中華民國保護牲畜協會」兩個動保團體。

前者是由台北動物園成立,成立年代不詳,但在1952年已見諸記載,卻於1970年左右停止運作,而在1960年受政府支持設立,負有扭轉國際視聽使命的「中華民國保護牲畜協會」,隨後演變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並成為台灣目前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動保團體,今年恰好要過60大壽。

受限於戒嚴時期的《人民團體組織法》,繼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之後出現的第二個動團「關懷生命協會」,成立時間竟是在32年後的1992年,由此也可推估,如果把動保團體依成立時間畫出曲線圖,近10年肯定是高高上揚的線條。

動保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固然顯示了台灣社會的先進和民間的動能,但也如農委會的評論「我國動保組織自我運作能量,與歐美先進國家之民間動保組織能量與專業程度相較,仍有極大進步空間,此亦限制現行推展公私協力合作機制之規模與面向。」

也就是說,儘管政府在鼓勵公私協力的前提下,願意編列費用,以委辦方式請動保團體執行專案計畫,也對靠募款營運的團體有所助益,但人力有限的微型動保團體卻難以接下任務,結果長期能與政府合作、接案的,終究不脫那幾個較具規模、知名度高的協會。

照片

248個動保團體僅有9個加入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徵信平台,讓財務透明化。取自/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官網

募款幾乎是所有動保團體的生存之道,但募款管道有差異。有的靠民眾的小額捐款,聚沙成塔;有的則倚重名人和企業捐款,單筆金額就可達上百萬元,幾筆捐款就可解決大半的營運成本;也有全年收入高比例是政府補助款的團體。

但無論如何,既然仰賴募款,到底獲得多少捐款?錢都是怎麼用的?就有必要向外界揭露,而且應透過徵信平台對外發布,而不是自行在官網上刊出收支明細而已。

有關這部分,近年一些動保團體有長足進步,無論捐款多寡,都力求公開透明,只是家數仍少,尤其一些以救援和收容流浪動物打響知名度、富有高人氣的組織,並未採取自律行動以昭公信。

目前加入「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動保團體,共有9個,依加入順序分別是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寵物友善協會、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關懷生命協會、台東縣關懷生命協會、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以最新一期107年度財報來看,3個收入高報4000萬元以上的團體,是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及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

募款學問不小,對專注於政策倡議、教育宣導的動保團體來說,更是項高難度挑戰,相信大家一定都瞻望,能像荷蘭一樣出現專門替其他團體募款的動保團體DierenLot,建立我出力、你找錢的分工模式!

 

如果你支持認同我們,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