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為月經正名—勵馨基金會專訪

文字-A A +A

為月經正名——勵馨基金會專訪

文\吳孟庭

每當女孩們月經來臨時,明明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為什麼我們卻總是 躲躲藏藏的,甚至很多人對月經感到厭惡並避諱它,所以這次我們榮幸 邀請到勵馨基金會的蕙綺專員為我們探討此次特刊的主題,以培力女孩 為出發點,正向地看待自己的身體,讓大家重新認識「月經」。

校園性教育,將性平意識像下扎根

去年的台灣女孩日,勵馨基金會和棉樂悅事工坊共同舉辦 活動,教導女孩正確的月經觀念,使月經在他們眼中增添 了更深層的重要意義,並在活動過程中男女同學們以自身 感覺的投射繪製子宮的樣貌,有些圖畫裡將孕育生命的空 間表現得非常溫暖,而有些則運用誇大的色調與線條,呈 現月經疼痛的爆裂感,不僅是女孩,男同學也以自己的想 像來繪製對子宮的意象,期待男性能同理女孩生理期的狀 態與感受,促使兩性之間互相交流,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來瞭解彼此。

蕙綺也與我們分享到,今年基金會舉行教導高中生製作布 衛生棉的活動,活動中,台下的男同學慧出現訕笑的表 情,女同學則表現的不知所措,且事不關己的樣子,當男 同學與女同學在一空間中,沒辦法很自在地聽完演講,通 常在這種情況下,蕙綺會先藉由月經的由來作為出發點, 讓女孩們理解這就是我們的身理機制,引導學生將月經從 負面的印象轉為正面且正當的想法,同時讓男孩女孩們知 道,月經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因為有它才能為我們孕育 下一代的生命。

自己的身體,勇敢來說

回歸我們自己的成長歷程,蕙綺提到:「或許我們可以反 思,當你月經初潮來臨時,家人帶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 是 如何告訴你的 ? 還有長輩告訴你的各種禁忌 ?」

早期的社會相對保守,沒有性教育,更沒有性別平等意識,也因為這樣, 上一代相對保守的成長背景影響對下一代的教育,對於自身的生理機制沒 有過多的知識與理解,對他們而言更難教育下一代的孩子有關於性別關 係、教育等知識,因此當有些人在面對月經初潮時產生對經期的誤解,也 對女性生長的過程有更多的侷限,壓抑身理或心理上的感受,造成在生理 期的狀態有過多的隱晦。

華人對於血的既定印象都是不好的,身為女性如何去突破父權社會的文化 禁忌,必須花很多心思,試著溝通與突破,像是台灣首位女棒球裁判劉柏 君,讓女性在裁判界有了一席之地,以及百年首位女主祭蕭昭君,打破傳 統儀式的束縛,她們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為女性的理想而實踐。

蕙綺也分享到,在社會上還有很多社會組織,像台灣的棉條品牌《凱娜》, 其創立者 Vanessa,因為一次在國外使用棉條的經驗,決定將衛生棉條引 進台灣,讓所有女性都能感受棉條的乾爽,但是在推廣的初期她發現很多 女性沒有好好去認識自己的身體構造,因為從小到大的各種限制,導致她 們不敢去碰觸自己的身體,到現代性別意識抬頭,她強調女性要能掌控身 體的自主權,也要能掌控自己的慾望,學會和身體相處。

近年來多了許多校園性教育,像是衛生棉品牌會到國中小宣傳衛生棉的正 確使用方法,還有勵馨基金會在近年推動的『台灣女孩 日』,主要期待台灣的女孩有更多的資源去關注與培力 自身特質,將 10 月 11 日訂為台灣女孩日,以「活力、 勇氣、知識、自信、責任」為五個核心價值,宣揚女 孩不僅是面貌、行為和舉止都能擺脫社會的性別刻板 印象,更創造性別友善的環境,勇於說出身體的感受, 找回身體自主的權力。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線上閱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9.03.04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加入時間: 2009.03.04
44則報導
4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特刊:為月經正名—勵馨基金會專訪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0,928篇報導,共13,028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0,928篇報導

13,028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