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坑走讀
媽祖坑走讀
受到武漢病毒疫情全球疫情嚴峻慘不忍睹禁錮"蟄居"的生活 、讓人打從心底樂意配合,不知道要延多少個14天
在家悶太久到曠野山林散散心,選定媽祖坑
媽祖坑位於土城、三峽的交界,有一條龍泉路經過這個山區。 龍泉路,即是昔日的媽祖坑古道;當地居民源自於福建安溪,當地人篤信清水祖師爺,因此附近也有間清水祖師爺廟。
媽祖坑又稱「媽祖田」,這片山坡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李氏地主捐獻給新莊的慈佑宮,原來,新莊是台北盆地最早發展的都市聚落,在雍正年間,就已成為淡水河貨運集散中心。新莊的慈祐宮,祀奉媽祖,也成為當時台北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 所以李氏二人才將田產捐獻給慈祐宮。做為媽祖廟的祀業,因此這片土地被稱為「媽祖田」。
近年李姓地主的後代想向新莊慈佑宮討回土地,而告上法院,只是官司輸了,因此山坡地仍歸新莊的慈佑宮所有。
媽祖坑主要的道路是龍泉路,龍泉路沿著龍泉溪而建。
龍泉溪水流湍急,河流流經不平整的底岩,易造成渦流,對底岩進行渦蝕作用,而產生壺穴。
龍泉溪不僅在溪流中有壺穴形成,沿路的山壁上也可以看到壺穴的景觀。至於山壁上的壺穴是因為以前龍泉溪的水位高或是地層隆起而造成的就不可考了。龍泉路沿途有不少土地公廟,例如慈安宮、福成宮、石門福德祠等,可能都是百年以上的土地公廟。其中慈安宮原主祀媽祖,日據初期漳泉械鬥的大安寮戰役後改祀福德正神。1990年因興建北二高而使得慈安宮遷至現址重建,並再度迎請媽祖入祀,與土地公同為主神齊享香火。福成宮土地公廟後方的正榕與大葉楠樹纏繞,樹幹上有蕨類著生,也值得欣賞。
石門福德祠是以前的山神廟。據說以前的山路受到3粒大岩塊阻擋,僅容許單人通過,牛車或手拉車無法進出。為處理這3粒重達百餘噸的頑石,墾戶集資聘請打石師傅來想辦法,但都因石塊實在太大,無法讓頑石讓路,因此盛傳石塊有陰靈附著,更加無法動搖。直到台灣光復後,當時的祖田村長黃木火先生申請使用炸藥,才將3顆頑石炸開2粒,終於讓出1條路的空間出來。
據稱黃村長因此生病中風,穿鑿附會的傳聞也就此傳出,平添幾分鄉野傳奇。今日之行程,沿途中,除了廟宇、溪流、壺穴、跟巨石,也看到些熟悉的植物,例如紫牡丹、燈籠花、花向上生長的烏來月桃、新芽形似豬腳的楠樹等。山上有些許的油桐花樹已開出白色的花朵。媽祖坑在清朝時期原是種植茶葉的,到日據時代,日本政府鼓勵當地居民種植油桐樹,以取得桐油,土城地區因此有大片的油桐樹種植,也成就了每年四五月的土城油桐花季。
今日的文史行程,籠罩在疫情非常時期陰影的心情、就在一片綠意山林中進入尾聲,結束今日課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