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神社轉型 日治文化傳承onTV

地區:
分類:
嵌入:
文字-A A +A

古蹟轉型 重現日治面貌

 

齋館與社務所兩棟建築使用的建築方式是屬於日本傳統神社構造,而兩棟建築的空間互相串聯,原汁原味呈現出日本傳統風格。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員工 Asher:「這個房子它的功用其實蠻特別的,它是神社附屬的建築物,它有分兩個部分。前面比較大的大廳叫齋館,那個齋館它就是有點像大家在那裡,因為它是一個很大的空間,有點像大家會在那裡上課,像它前面有一個檯子,和尚就會站在上面像是講課、念經之類的。那我們後面是社務所的部分,那這個社務所,就可以有很多很多間的小隔間,它就有點像是之前的辦公室。」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員工 Asher:「這個木造的房子最怕的就是火災,所以我們就要注意電線有沒有哪些已經快要脫落損毀之類的,然後還有每天插頭要檢查、要拔。那夏天的話會比較麻煩,夏天就是因為我們在公園裡面,所以會有很多很多的昆蟲,就是很多蟲,然後有時候夏天還會有,夏天接近秋天的時候會有蛇出來,就很麻煩、很可怕。」

 

文創品牌 注入嘉義新生命

 

在台灣的神社多在二戰結束後改建成忠烈祠,嘉義神社也在多次轉型後成為歷史文創空間,透過文化與歷史的了解,凸顯出嘉義神社的文化特色與轉型後的發展過程。

 

文創空間創辦人 葉欣芝:「其實它歷史演變的過程當中,一直在改變它的一個樣貌。從以前可能是神社的建築物,到變成是忠烈祠的一小部分、後來變成醫院看診的地方、然後變成文化的場所,到現在目前變成像文創的場所。其實它一直在改變,內容物在改變,可是它建築物本體一直是留著。所以我覺得在每一個階段這個房子都有它的意義在,我們也希望在那一段時間裡的它,能夠展現出它最好的樣貌,給來的所有人去看到它。」

 

文創空間創辦人 葉欣芝:「文化創意的部分其實應該回到根本,就是怎麼樣把好的回憶、讓每個人深植在心中的回憶,能夠讓它有機會拿出來,再來咀嚼、再去消化,這是我們在做的這件事情。」

 

文化傳承 保存舊時光美好

作為觀光景點與歷史文化見證的史蹟資料館,以歷史文化現場再造理念為核心結合品牌,展現文化創意美學,透過古蹟的維護與轉型,來保存舊時光的美好記憶。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4則報導
2,203則影音
57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7:49

守護北門牡蠣 台南蚵新氣象

2024-06-17
瀏覽:
7,443
推:
55
回應:
0
9:08

特殊生入班 融合教育的挑戰

2024-06-17
瀏覽:
4,352
推:
2
回應:
0
6:01

融合傳統與創新 新港開臺媽祖會

2024-06-17
瀏覽:
3,278
推:
2
回應:
0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14,864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4,606
推:
1
回應:
0
10:0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2024-06-10
瀏覽:
4,582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9,920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4,411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4,444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6,079
推:
1
回應:
0

嘉義神社轉型 日治文化傳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71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71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