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親會友敦睦鄉誼;謁祖進香祭祀追遠
訪親會友敦睦鄉誼;謁祖進香祭祀追遠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中心東南42公里,距大陸僅1.82海裡,是莆田市第二大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島、嶼、礁30多個,現爲國家旅遊度假區。她東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距台灣省台中港72海裡,因處海陸之際,形如眉宇,故稱湄洲。全島林木蓊鬱,港灣眾多,岸線曲摺,沙灘連綿,島上分佈著13處金色沙灘和5公里長的海蝕地貌,風景秀麗。
媽祖祖廟
傳說中湄洲島是媽祖林默娘的家鄉,興化府莆田湄洲島湄洲媽祖廟(朝天閣)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天聖年間(1023年)開始擴建,明朝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明成祖聖旨來湄嶼主持禦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探訪世界第二座媽祖廟莆田平海衛天后宮】
平海天后宮俗稱“娘媽宮”,因宮有108根木柱,又稱“百柱宮”,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6年歷史,是一座古老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宮殿式建築原構媽祖行宮,主要建築有大門、內庭、大殿及兩廡。大殿為重簷歇山頂,抬梁穿鬥混合木構,面闊5間,進深5間。建築規模和風格與眾不同。
整個廟宇擁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壓石也有108條,而宮前“師泉井”也是用108塊石頭砌成。宮記憶體有《師泉井記》和《平海天后廟重修碑記》等古碑刻。清康熙21年施琅在平海衛訓練水師,在平海天后宮挖師井取水供軍士飲用、祈求媽祖渡海征台勝順,平臺後在台南寧靖王府改設為祀典大天后宮,立碑宣示主權。
【文峰天后宮】莆田市興化府城巡安遶境踩街
文峰天后宮的前身是白湖順濟廟,南宋紹興27年,名相陳俊卿在家鄉白湖獻地建廟,成為朝廷褒封、禦祭和官員致祭的唯一場所。南宋時期,媽祖被普遍地稱為“白湖妃”,取代北宋時期“寧海神女”的稱呼。建廟後60午,陳宓寫的《白湖順濟廟重建寢殿上樑文》中說“今仰白湖香火,畿半天下”。足見宋代白湖廟香火無與倫比的興旺。媽祖的香火從莆田遍插南宋半壁江山,東南沿海、江淮流域、湖廣、南粵等地,及至世界各地。
【七步天母宮】:身穿湄洲女服,陣頭鑼鼓响天列隊歡迎
莆田因曾盛產荔枝而得名荔城,“荔城無處不荔枝”。莆田土特產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豔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鬱,品質優而名揚海內外,果實七月中、下旬成熟。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烏葉、蘭竹、下番枝等。郭沫若曾在莆田遊玩時留下"荔城無處不荔枝"的佳句。
郊區七步村果園鄉村,七步天母宮主吳燕平,是位慈美可通靈年輕婦女,效法媽祖信俗精神,帶引七步一群村女,學道法尋地建造媽祖宮廟。
【三一教祖祠】:
東山祖祠,原稱麟山祖祠,位莆田市城廂區東岩山南麓。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坐北朝南,占地6.9畝,現存建築有山門、拜亭、宗孔堂(祖祠大殿)、林龍江紀念館等。祠內主祀三一教主林龍江,左祀張三峰,右祀卓晚春,下首分別供奉「四配」:盧文輝、林至敬、張洪都、朱逢時四大門徒。
東晉千年古樟,即三教合一樹,位於東山祖祠宗孔堂之後。種植於東晉年間(約西元四世紀初),樹高約20米,樹圍約13.8米,胸徑4.39米,樹主幹苔痕斑駁且分三枝,被認為是「三教合一」的象徵。古樟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是名符其實的「古樹王」。
【賢良港祖祠】:千年前林默媽祖的誕生地
位於莆田市北岸管委會忠門鎮港裡村,前往湄洲島朝聖的途中一定會路過,是媽祖的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裡頭還供奉著媽祖的「聖父母」,也就是媽祖的雙親;媽祖回娘家謁祖進香時,必先恭請媽祖鑾駕在賢良港祖祠舉行謁祖儀式後,才從賢良港碼頭渡海到湄洲祖廟去「刈火」,這也是學習媽祖躬行孝道的傳統美德。
現今賢良港媽祖天后宮己建造完成,雄偉精致更似藝術殿堂,面朝湄洲灣,當地漁民曬海帶,更增海岸風光。
【南興社錢山宮】媽祖臺灣行宮神尊,巡安遶境踩街熱情百分
莆田秀嶼區忠門鎮賢范村南興社錢山宮,為迎接莆仙同鄉會媽祖臺灣行宮神尊,來賢范村巡安遶境,全村婦女著紅衣頭插紅花盛況迎接,沿途信眾為媽祖添金獻錢,多達兩萬多人民幣。廟宮主事潘先生,也為三尊來自臺灣行神尊,各獻捐近四萬元台幣,這是兩岸一家情。
【吉江金雞廟】:臺灣三神尊,巡安遶境踩街萬人空巷盛況
自古以來,福建省莆田市忠門鎮吉寥鋪海邊吉江弟子,創建一間「金鷄廟」。供奉五皇大帝、鴻轟元帥神位。古時候,五帝爺出巡到頭北島鄉村,發現一位可愛七歲小孩童,聘升神童小將軍,賜名鴻轟元帥,身穿中軍禮服,威嚴大元、腳踏風火輪,威靈四方。相傳信徒發生不幸事件、身體欠安,請唸五帝爺咒三次,鴻轟元帥會隨到祈求保佑庇護,護大家平安無事。
臺北市吉江金雞宣教協會,是福建莆田吉蓼、梯吳親等五村先賢人士,日據1889年大正15年來台打拚時,為感念家鄉而設立。
【吳聖天妃廟】
仙遊縣遊洋鎮山群中,吳聖小村為古代吳姓女子習法道救世,逝世後鄉民建祠奉名吳聖天妃廟。
【莆田東嶽觀】:江口鎮新街中心大廟
位於福建省莆田江口鎮新街中心,創建於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初時名“佑聖觀”,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年)重修,後圮。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莆田縣知縣何南金重建,改名“東嶽觀”。其後清代、民國又多次重修,近年來由海外人士捐資,全面修繕,古觀面貌煥然一新。
整體建築雄偉壯麗,佈局齊整,前殿、中殿、後殿之間廊廡連接,石柱間立,渾然一體,顯得古樸而典雅。前殿為主體建築,單簷歇山造,面闊五間,殿頂龍脊鳳簷,飾以彩色琉璃,金碧輝煌。中殿、後殿、十王殿、拜亭、報功祠、兩廡等建築物均保持清代特色。
觀內尚存明代思宗時禮部尚書曾楚卿親筆書“東皇司命”巨匾,清代書法家郭尚先的對聯,和清代監察禦史江春霖題贈的“累世蒙庥”匾額,以及林森手書的“五嶽獨尊”題匾等文物。附近有迎仙橋、錦江春色、迎仙寨、戚公祠、錦城閣等勝變跡。
【涵江明安殿】興化灣畔,莆田北大門:媽祖臺灣行宮神尊巡安遶境踩街
江口鎮隸屬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古名港口通應港,龍津渡、迎仙市,雅稱“錦江”,位於東南沿海興化灣畔,有名義“莆田市北大門”之稱,並且是莆田市的著名僑鄉。與新厝鎮山水相連、東南邊通過大橋相連,東臨興化灣畔。面積73.65平方千米,人口2.62萬人(2004年末)。新厝鎮附近。 全鎮總面積79平方公里,下轄26個村和1個居委會。江口本地約有2萬人常年在外打工或勞務出口;外來到江口鎮的約有3萬人,形成人口獨特的流動現象。鎮內還有莆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莆田市的科技支柱。
江口鎮石庭古跡明安殿位於石東村石庭中心小學附近,主祀-法天張聖君,主帥宣贊大元帥章公聖侯,齊天大聖諸神列聖。法歸廬(閭)山大法教 歷史悠久道法宏深!
【石庭九鯉洞】媽祖臺灣行宮神尊,坐神轎巡安遶境踩街,九鯉洞正殿宴神會
信仰源自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鎮的石庭地區,以傳統道教扶鑾起乩佈法。在二十世紀初葉,隨著移民的南遷傳入新加坡。這段信仰播遷的歷史,都著錄在新加坡九鯉洞樹立於廟宇前的各座碑記,計有《恭塑九鯉洞仙神碑》(1943)和《重建立碑》(1979),以及莆田石庭九鯉洞的《重建九鯉洞總鎮碑記》(2000)。10最早的《恭塑九鯉洞仙神碑》提供了以下訊息:第一,九鯉洞仙師南渡多年後,並於丁卯年(1927)在新加坡設立乩壇。
結語
四百年來這段時期前後;已陸繼有對岸福建沿海閩人,冒生命危險航渡茫茫的台灣東番海峽,來到捕魚並移民落戶。這批最早新住民來自福建閩南泉州漳州來到台南高雄屏東。閩東福州連江閩江口來到基隆。閩中興化莆田仙遊,海神林默媽祖的故鄉。帶著媽祖神尊庇佑,船航由莆田、湄州島、烏坵島之凹陷黑水海溝,勇闖「六死三留一回頭」海路,東南向航線長約140公里到達鹿港。
現今台北港橫渡台灣海峽至福州平潭島約138公里,由大飛船海峽號或麗娜輪三小時內即可通達。
祈待以後兩岸和平,新竹平潭間開通海峽海底高速隧道公路,才1個多小時距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