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神林默天妃
明朝海神林默天妃
台灣中部八卦山下西面平原至海濱洪雅族地,盛生野梅花鹿供平埔原住民各社獵捕。在大明國朝天啟4年1624荷蘭國進佔台南後,彰化半線社群等對外交易海岸靠鹿仔港。這段時期前後;已陸繼有對岸福建沿海閩人,冒生命危險航渡茫茫的台灣東番海峽,來到鹿港捕魚並移民落戶。這批最早新住民很奇特,來自福建閩中興化府莆田仙遊,林默海神媽祖的故鄉,帶著媽祖神尊庇佑,船航由莆田灣、眉州列島、烏坵凹陷黑水海溝、彰雲海底砂脊,勇闖「六死三留一回頭」海路,東南向航線長約140公里到達鹿港。
當年台灣海峽有華人海上勢力鄭芝龍集團保護,在彰化鹿港有荷蘭人長達38年徵稅統治,並將數十萬隻梅花鹿皮,從鹿港船運載外銷賣到日本。到1661年鄭成功率明鄭軍進佔台灣東番海島定名東寧,直到清朝康熙22年1683靖海侯施琅將軍,率清朝水師艦隊攻打澎湖佔領台灣。中部最重要商易口岸鹿港,興化人已經營半個世紀以上,施琅清軍水師來鹿港駐防,且帶來更多的興化軍鄉親。
清康熙21年1682施琅訓練水師主要軍港大營,就設在興化府莆田縣平海衛,興化人加入攻台水師軍旅不少,施琅還在世界第二間的平海媽祖宮,挖師井供官兵飲水,向媽祖祈求渡海征台平安順利,並發誓許願征台事成,為媽祖在台灣建官廟並升神格。結果真的都有作到:台南大天后宮即施琅督改修建,康熙23年1684康熙皇帝批可;媽祖由天妃升格為天后。
根據文獻資料判斷,最先來鹿港的閩人是興化人,並於清康熙23年(1684年)在興化軍水師營鄉親贊助下建造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出資興建此宮的,官民皆有是一座半官方性質的廟宇。當時早已落腳在鹿港捕魚為生的福建興化府周、蘇兩姓族人,為感念媽祖娘娘庇佑平安渡海來台謀生,和圖求此後鄉親興茂在東寧,將明未年間,自湄洲廟祖恭請當年神格天妃媽祖分身;身穿戴千歲官帽官服慈容垂目的木雕媽祖神尊,來台灣在鹿港正式立廟崇祀。
因此鹿港興安宮在有清朝的文獻上,都還以「興寧宮」為名,其原義就是祈求媽祖保佑興化人在東寧台灣安身。之後泉州人入主鹿港,興化人乃逐漸被迫遷移,或慢慢地被同化,興安宮的信徒乃大量減少以至於頹敗,在無人問津之下廟產竟被私人所佔用,清朝一度頒布『奉憲勒碑』,刻錄其廟產於碑上。
鹿港現有的三座媽祖廟中-興安宮、舊祖宮、新祖宮,興安宮可說是其中建築年代最早的。鹿港的移民,最早到達的閩人屬興化人。隨後興化人族群日漸擴增,在清康熙年建廟時已成南鹿港地帶的重要生活圈,而興安宮更成鹿港興化人生活宗教信仰、社區行政及興化移民來鹿港歇腳的同鄉會館活動中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