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翻身 「竹」起瑪東新印象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苡芊、林臨君/基隆市報導】蜿蜒的山間小路,隨處可見翠綠挺拔的竹子圍成一片片竹林,這裡是瑪東生態園區,因為農作物收成的時間過長,以及嚴重的人口外流問題,里長李文良決定帶領社區進行農村改造,發展竹藝與特色農產品,將瑪東社區打造成引人入勝的觀光農村。

克服天然困境 開創農村新未來

位於基隆市區西北方的瑪東社區,曾是清朝著名的產茶中心,後來因為日本人開發當地煤礦產業,沒有足夠的工人種茶,居民們便開始種植蔬菜水果維持生計,雖然擁有廣闊的土地、天然的山泉水與純淨的土壤,但因為多雨的氣候,加上沒有精密的技術,一直沒辦法成功種出品質優良的水果,因此當時政府推廣的柚子、橘子及番石榴均以失敗告終。里長李文良表示,柚子在開花的時候總會遇到梅雨季節,造成果實結得不好,自然柚子也長得不好,橘子的收成時間則因為比南部慢了一個多月,採收的時候南部都已經大量出產,賣不了好價錢,農夫的辛苦也付諸一炬。

為了改善傳統農業遇到的困境,里長李文良從二〇一四年開始帶領里民參與農村再生計畫,由專業人士指導,找出適合瑪東地區種植的特色農產品,像是檸檬番石榴、基隆山藥等,並以課程培訓的方式協助居民將這些農產品加工、舉辦農村體驗活動,將瑪東從傳統農業轉型成讓民眾可以進到社區體驗的休閒農業。

中秋節剛過,成熟的柚子掉落在瑪東農村再生公園的石子路上。 攝影/劉苡芊

農村翻身 發展社區特色產業

開始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後,為了找到能代表瑪東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社區居民們努力不間斷地上課、培訓,經過四年的努力,瑪東社區成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農產品,「我們現在最主要在推的農特產品是基隆山藥」李文良笑著說,基隆山藥屬於冬天的植物,中南部的因為氣候較炎熱,沒辦法種植,讓基隆山藥成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品嘗到山藥的美味,今年瑪東社區開始開放以一顆三百的金額讓外地的人認養,並保證認養人一期可以收到一斤半的量,如果當期達不到一斤半,就會補到一斤半。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美足表示,古時候的山藥一斤就賣一千多塊,代表這種東西的營養價值非常非常好,現在一斤才賣三百塊,真的很划算。除了認養活動,社區在十一月山藥收成時會舉辦一個山藥的成果展,用山藥做各式各樣的創意料理,山藥卷、山藥麵線、山藥奶酪…等等,讓來到瑪陵的遊客能夠大飽口福,享用難得的山藥大餐。

另外在瑪東已經種植超過七十年,營養價值很高的檸檬番石榴也是重點推廣的農產之一,「這酸酸甜甜的,很多人很喜歡吃。」李美足說,因為不好保存,皮一壓就爛掉,中南部很少人在種,農村再生計畫時便把它列為重點發展的農產品,作為瑪陵的特產向外行銷。而在市場賣不完的檸檬番石榴,就會拿去做加工,做成果醋放在農場販售,里長說:「你單純賣山藥或檸檬番石榴可能沒人買,但加工過後民眾就比較會想買,因為比較特別。」

利用在地特色 打造竹藝園區

「一支竹子可能沒有什麼東西,但實際上他能利用的東西真的滿多的。」李美足說,除了農產品,瑪東社區利用當地盛產的竹子,做出許多精緻的竹藝品,更因為這些竹藝品得到金牌農村地方初賽「金牌獎」的殊榮。從裝東西的筆筒、水果盤到裝飾品燈籠、時鐘,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竹飛機、竹槍與風吹,物品十分多樣。

早期的竹編比較大型、粗糙,像是採茶用的茶婁、裝茶葉、曬茶、烘茶的器具,和脫煤炭的脫籠等等,都是以前耆老傳下來的古早技藝。會開始做精緻竹藝是配合農村再生計畫,講師們建議從社區原有的特色更深入的開發,把以前這些竹製物品精緻化,做得比較細、比較漂亮,變成裝飾品,有些竹子還會拿去染色,讓竹藝品可以清楚看到紋路。

每一項竹藝品都是老師從削竹子開始教居民做起,並指導如何做出民眾會喜歡的樣式,經過兩年的課程,現在居民都可以做出簡單的竹藝品,未來還是會著重精緻、高級的竹藝,並透過推出農特產品活化產業,吸引遊客進到社區,行銷竹藝品。

里長開心地展示利用在地綠竹打造的竹蜻蜓。 攝影/林臨君

注入觀光產業 開啟農村新商機

基隆市政府約一九九一年開始輔導瑪陵發展休閒農業,起初因為行銷做得不夠,連很多基隆人都不知道瑪陵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政府只有教我們發展,沒有教我們行銷」李文良說,很多人都是進到瑪陵以後才知道有這麼美麗風景的地方。

為了有效打響知名度,瑪東社區鎖定當地的特色農產,將只有基隆有的樹梅以及做竹編的桂竹筍推廣出去。目前,社區內農場都會舉辦校外教學跟體驗、認養活動,校外教學的部分,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來大部分都是做童玩這種比較簡單的竹藝,比較高難度,例如時鐘、燈籠,就要高中生或大學生才有辦法完成,平時也開放遊客預約竹藝教學。

於四、五月春夏交界之際舉辦的樹梅節也是重點推廣之一,當天一共會有有兩個活動,一個是採樹梅,一個是採桂竹筍,參加樹梅節就是早上採樹梅,下午採桂竹筍,中午則是到農場的餐廳吃樹梅桂竹風味餐,如果早上是採桂竹筍,下午就採樹梅,並在現場教導遊客怎麼剝竹筍,以及烹飪的方法,讓民眾除了可以體驗當農夫的樂趣,還可以近一步了解每樣農作物的特色。

社區關懷據點的牆面上貼滿了社區活動的照片。 攝影/林臨君

無毒農業與農村市集的啟程

因為現代人注重健康飲食的風氣盛行,瑪東社區決定要建造一個無毒的農業生態環境,無毒農業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農藥施多會讓現代人文明病變多,「之前有一家公司來我們這裡推有機農業,但是我們有去上課,知道有機農業兩百公尺都不能噴到農業,實施比較困難」李文良說,就算只有一戶農家沒有做有機農業,只要他們有噴農藥,其他人就沒辦法做有機,無毒農業不是說沒有施農藥,但使用的農藥是有做管控的,目前瑪東正在做產銷履歷,並配合政府的政策,販賣有吉園圃無毒農業標章的農產品,讓客戶可以一目瞭然整個生產過程,放心購買。

未來,李文良希望能幫瑪東創造亮點,有亮點能夠吸引遊客進來,才可以把農產品銷出去,進而打響知名度,讓更多外地的遊客進來。瑪東社區規劃與學生合作,發展農村市集,讓民眾可以直接購買到當地的農產品。

採訪側記

進入到瑪東社區前,跟著導航經過了許多彎彎轉轉的山路,本來還會害怕是不是走錯路,到了目的地,隨著社區總幹事李美足的介紹,了解許多植物的生長特性與樣貌,我們可以說是生平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農作物,有柚子、藤條、檸檬番石榴、山藥還有苦茶等等,之後還吃到了自己摘的柚子,真的很幸福。

瑪東社區的生態環境非常好,到處都是綠樹及竹林,我想因為如此空氣異常清新,在去看山藥的時候甚至還撞見了松鼠,讓我們採訪之旅增添了一筆驚喜的回憶。

延伸閱讀

內城產業園區 農村翻身新契機

藺草文化 編織山腳社區的故事

老社區注入新創意 「橄欖力」營造礁坑社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41則報導
2,345則影音
72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1

百合協會家訪新住民 協助解困圓夢

2024-11-27
瀏覽:
2,012
推:
2
回應:
0
3:02

愛滋小組創品牌 推同志性健康與愛滋教育

2024-11-25
瀏覽:
2,395
推:
0
回應:
0
2:26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瀏覽:
4,832
推:
1
回應:
0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4,806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7,020
推:
11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10,112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700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4,188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5,194
推:
4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6,859
推:
16
回應:
0

農村大翻身 「竹」起瑪東新印象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74篇報導,共13,1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74篇報導

13,1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