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來自火山的恩賜 雲霧中的高厝聚落

2018/11/14 08:00
3,706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洪鼎翔、葉向媛/新北市報導】來到陽明山的八煙地區,藏身層巒疊嶂中的高厝聚落,不僅擁有梯田、水圳,還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以及獨特的茅草石屋。然而,隨著年輕人口外流,聚落也面臨農田廢弛、人口老化的危機。直到二〇一〇年,當地推動永續生態聚落的計畫後,才為高厝帶來一線生機。

高家人的福地 由盛轉衰的火山梯田

高厝聚落的創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當時金山地區的居民以採礦、務農為生,聚落的先民來到高厝開墾之後,便在當地定居下來。直至今日,高厝聚落僅有三戶人家,彼此也都有血緣關係。

由於聚落位於陽明山,早期的居民會利用火成岩建造石屋,再將強韌的「磺芒仔」鋪在屋頂。「磺芒仔」意指生長在火山噴口周圍的芒草,跟一般的芒草相比,韌性較強且排水功能佳,適合應對山上的多雨天氣。

此外,火山地質孕育出來的土壤,也讓高厝的梯田經濟相當發達,當地的主要作物以稻米、地瓜為主。梯田旁的水圳,養育了許多水生動植物,例如無霸勾蜓、黃綠螢和貢德氏赤蛙都是高厝常見的生物。

然而,隨著聚落人口日漸老化,居民漸漸無力下田耕種,便將部分土地委由外人耕種。為了耕種方便,農藥、除草劑被普遍地使用,使得梯田的土質逐漸惡化,聚落的農業也開始凋零。

照片

梯田經濟是高厝聚落的一大特色。 攝影/葉向媛

拯救聚落生態 挺身而出的彰化媳婦

二〇一〇年,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的葉美秀教授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推動「火山型國家公園永續生態聚落」的計畫,針對金山三重橋地區的聚落,進行永續發展的轉型輔導。

葉美秀發現,其實高厝的環境是相當良好的。儘管土地不大,但相當適合發展永續農業以及觀光體驗活動。就這樣放任農田長滿芒草,實在相當可惜。和當地居民舉辦多次座談會後,一位從外地嫁來高厝的媳婦,決定挺身而出。來自彰化大城的張認路,是目前高厝聚落的生態導覽員。年輕時來到臺北打拚的她,結識了丈夫,婚後搬到金山定居。

「這些梯田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資產,荒廢掉真的很可惜。」張認路表示,自己的娘家就是務農維生,所以對於農事並不陌生。但由於高厝的農地不大,年輕人覺得賺不到什麼錢,紛紛出走,老人家則是無力下田,只好委外耕種。伴隨著不斷噴灑的農藥,聚落的生態也面臨危機。

「不識字也沒關係」 張認路的不屈之心

認識了葉美秀教授後,張認路看見聚落轉型的可能性。在葉教授的建議下,本來就對自然生態相當有興趣的她,開始準備導覽員證照的考試。但對於不識字的她而言,準備的過程相當艱辛。「因為小時候常常要幫忙種田,沒有什麼讀書的機會。」張認路說,導覽員的考試內容涵蓋整個金山,除了高厝聚落外,還有魚路古道、八煙聚落、磺港漁港等等。考試內容不僅包含地區的歷史,生態導覽、動植物種類的細分、地理水文也囊括在內。

「除了葉美秀教授外,也要感謝吳銀水老師的幫忙。」吳銀水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人員,張認路說,在準備考試的期間,吳銀水帶她走過高厝附近的魚路古道,並跟她詳細介紹古道內的各式動植物,令她印象深刻。

導覽員的考試地點位於南投埔里的桃米生活村,當地也有開設導覽員考試的研習課程。「當時每個禮拜都要過去桃米一次。」張認路說,為了考取證照,她周周往返金山、埔里,雖然辛苦,但為了復育聚落的生態,一切都非常值得。順利考取證照後,高厝的梯田也於二〇一四年正式復耕。

照片

談到高厝的未來,張認路的眼神充滿希望。 攝影/葉向媛

農田復甦 生態回春

農地復活的第一步,先從改善土質開始。張認路表示,過去荒廢的農地由於使用太多農藥、除草劑,經檢驗後呈現中度酸性。但在使用「菌水」之後,土質一年一年的改善,二〇一八年再次送驗,土壤酸鹼值已接近中性,改善有成。

「菌水其實就是自然製作的肥料。」張認路說,菌水的製作過程並不繁複,只是需要一些時間。首先,準備一把土、一把米糠,還有一公斤的黑糖,將三者混合會形成「益肥」,再加入吃剩的蔬菜水果、廚餘和益肥融合,放置三個月之後,便會成為「菌水」。這樣的天然肥料,對於土地的永續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水圳裡開始出現各種昆蟲的幼蟲,這代表水也變乾淨了。」張認路說,在土壤改善的同時,位於田邊的水圳也出現一些變化。回歸純淨的圳水,成為孕育各式各樣小生命的溫床,其中又以蜻蜓的幼蟲為大宗。「連螢火蟲都回來了。」張認路說,近期只要在晴朗的夜晚都能看到螢火蟲,這些都是高厝環境回春的跡象。

在農地復活之後,除了高厝原產的稻米、地瓜之外,張認路也引進了許多蔬菜種植,例如小黃瓜、大黃瓜以及豌豆等,讓梯田的作物種類更加豐富。同時,田野間的生態也活絡了起來,各式的蛙類,例如盤古蟾蜍、台北樹蛙;各式的蜻蜓,例如粗鉤春蜓、青紋細蟌,甚至是黃綠螢,都在高厝這塊農地中形成群落。

轉型計畫發酵 從生態導覽起步

高厝聚落的轉型計畫,本來是由葉美秀教授主導,但由於其他工事繁忙,她於二〇一四年將計畫主理人的工作,交給了時任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的系秘書駱鴻捷。駱鴻捷接手之後,也開始執行聚落對外活動的規劃。

「他們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怎麼辦。」駱鴻捷說,由於聚落的高齡人口較多,對於永續經營的發展、生態農業觀光並沒有太多的想法,而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執行這塊的構想,高厝的居民們也都願意配合,並促使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產生。聚落的生態導覽便是一個開始。

在整個生態導覽的流程中,首先,張認路會帶領遊客介紹高厝的精神信仰「興靈宮」,宮內主奉的是池府王爺。接著,向遊客介紹一旁的高家古厝以及石板屋、牛棚,最後,才會帶遊客們下田,介紹高厝梯田的生態,例如農作物的生長時辰,以及各式動植物與昆蟲。

流連忘返的美味 最純樸的野味

除了生態導覽外,聚落也於二〇一七年,開始推行富含當地特色的體驗式活動。例如插秧體驗、石板茅草屋的興建活動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同時,高厝的居民也利用田裡的各式物產,製作獨特的點心吸引遊客,並邀請他們一同手工製作。例如鼠麴草製成的草仔粿、番薯製成的地瓜湯圓,都讓遊客食指大動。

此外,居民也會融合不同節慶,產生相應的美食製作體驗,例如春節的潤餅、端午節的粽子,他們都會運用高厝當地現成的新鮮食材製作,將當地無毒農業的精神,深深烙印在遊客們的心中。

「看到農田回復生機很高興。」高秋潔是目前聚落最年長的耆老,從小在高厝長大的他,見證了聚落農業的興衰。他同時也是位手工藝高手,包括聚落茅草屋頂的修繕、水圳的開闢都難不倒他。面對高厝的轉型,他說,很高興農田可以重現昔日的風光,並更加茁壯。

照片

一年一度的插秧活動,讓遊客們得以下田體驗農人的辛勞。 圖片提供/高厝聚落

食農教育的重要 現代孩子缺少的田野記憶

「都市的孩子不知道田野的樂趣。」張認路說,很多次進行導覽時,前來參加的孩子們看到下田必須赤腳,起初都會相當排斥。不過一旦進入田裡,他們便會玩得不亦樂乎,即使全身沾滿泥濘,也捨不得離開。

「現在的小孩比較不會珍惜食物。」張認路說,在導覽過程中,她總會準備一些田裡的食物招待遊客,但有些孩子只要看到不敢吃的蔬菜、水果,就會想直接丟掉。她說,主要原因是孩子沒有機會體驗食物產製的辛苦,因此,她希望在每次的導覽中,都能向遊客們推廣「食農教育」的精神,希望他們懂得珍惜食物。

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高厝聚落勢在必行

「希望年輕人可以回來幫忙。」張認路說,以農務的粗重程度來說,高厝的人力還是不足。儘管聚落舉辦活動時,高家的親戚朋友都會回來幫忙,但來到平日的務農粗工,由於大家在山下各有正職,能夠回來幫忙的人很少,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工作對於聚落的年長者來說,都是負擔。

「未來會嘗試用新方式推廣。」駱鴻捷說,其實聚落目前的活動營運收入,頂多只能跟活動成本打平而已,為了增進年輕人的返鄉意願,未來勢必得做些改變。駱鴻捷計畫未來在高厝聚落推動深度旅遊,計畫透過和金山地區的藝術家們合作,在聚落推廣深度的心靈之旅。

「其實很多現代人都需要放鬆心靈。」駱鴻捷說,心靈之旅和一般導覽的不同之處,在於透過藝術家們的引導,談談人生的哲理,並讓遊客們聽聽高厝的蟲鳴鳥叫,沉澱心靈之後,再來好好了解這塊土地。

「高厝聚落的居民才是最重要的。」駱鴻捷說,雖然聚落的轉型尚未完全成功,但看到居民們大都樂意配合,另他相當開心。他表示,只要居民願意堅持下去,這個隱身在雲霧中的小聚落,一定會擁有光明的未來。

採訪側記

認路姊絕對是「人小志氣高」的最佳代表,儘管個子不高,但看著她在田裡忙進忙出的輕快身影,實在讓我們這些都市長大的小孩自嘆不如。雖然高厝的土地不大,居民也不多,但在這個小聚落中,我感受到許多小生命的脈動,其中粗鉤春蜓真的讓人非常印象深刻,因為牠的大小大概是一般蜻蜓的兩倍大吧。總之,高厝是一個令人相當放鬆的地方。

延伸閱讀

導覽員謝平 二叭子的生態尖兵

寶藏巖進駐藝術 活化聚落空間

桃米生活村 打造生態大觀園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