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稻直播」~總統景星勳章三等獎劉文利老師
2018.8.31
獲得總統景星勳章三等獎劉文利老師在非洲「水稻直播」有豐富的成果和經驗,在8/17-19林務局舉辦「友善農業與農田生態國際研討會」慈心農業發展基金會專員羅紀彥分享花蓮有農民直播水稻。因此,今日台北市八仙圳水利小組長兼農夫鄭雄傑和羅紀彥先生共同來請教「水稻直播」。
塞內加爾由世界開發銀行、聯合國農糧組織、伊斯蘭銀行共同開發、規劃近10萬公頃稻田生產,道路、水圳十分完善,輔導農民栽種稻米提供當地糧食,同時輸出賺取外匯。
由於是在半沙漠地區新開發的土地,前幾年生產順利,沒有雜草的問題,後來,即使辛勤除草,雜草叢生仍然長得比稻子多,導致產生虧損,原先貸款農民繳不出來,變賣家產也不想繼續種稻,當年開發的共同組織和塞內加爾政府面對連年虧損,不斷找許多國家的農技單位,謀求改善之道,來替他們解決稻米滯銷問題。
後來他們找到台灣農技團,劉文利老師認為這些問題不成立,因為當時進口45萬噸的米,大於本地生產米的產量,表示本地市場有需求,本地米賣不出去有幾個原因,第一:賣價比別人高、第二:米質不好吃、第三:銷售通路被壟斷。他們覺得有道理,邀請劉文利老師到塞內加爾解決困境。
劉文利老師到塞內加爾第一件事拜訪當地的農業部門,提出要現場勘查,因幅地廣闊,估計需要1個多月,農業主管馬上指派副主管,兩人每天早上五點多出門到九點多回家,親自走訪,讓平日坐在辦公室的副主管累得吃不消,一個星期多之後,劉文利老師說:「不用再看,其他的問題都是相似,不出先前我提出的三個範圍。」
劉文利老師想用1公頃試作,農部提供許多豪華的房子給劉文利老師選擇居住,已在非洲一段時間的劉文利老師,知道豪華的房子容易引起宵小的覬覦,因此,選擇一棟二層樓辦公兼住家。
劉文利老師向當地首長們說明推廣計畫,劉文利老師說:「農民們都做得很好,只是信心不足,還沒有找到對的方法。」後來大家聽到劉文利老師提到人力配置:「我和一位助理而已。」紛紛覺得不信任。然而隔天仍有一位農民主席清晨七點多就來到劉文利老師的住所,希望再次就教,劉文利老師刻意讓農民主席等了一會,考驗他是否有執行的決心,八點才和農民主席見面詳談,農民主席回到部落,告訴大家:「我們要開始實驗改善,你們都要聽劉文利老師的話。」有了農民主席的支持,對於後續發展助益很大。
劉文利老師首先提出用「直播」取代人工插秧,雖然當地人工很多,然而栽種面積太大,全部插完秧至少一個月,耗時而且成本高,而採用直播,栽種時間大幅縮短,人工成本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直播水稻,稻穀直接灑到田裡,卻會面臨可能被鳥吃、雜草長得比稻子更快的問題,因此,劉文利老師改良用「深水稻直播」。如果直播成功,密度高、生長好,稻稈會比較粗、收成也較好。
台灣民國60多年有實行直播水稻,當時配合施用大量的農藥,近年新開發稻穀裹上「鐵粉」技術,都是為了解決可能被麻雀之類的鳥吃掉、雜草長得比稻子更快、以及後來新增被福壽螺吃掉的問題。
「深水?多深?」
西非每一塊田至少一公頃,不像台灣重劃後每塊田2~4分地大小,所以不可能像台灣一樣精細地做田地整平,所以,水若放的不夠高,田裡較高、灌不到水的地方,很容易發生被鳥吃和長雜草,所以劉文利老師建議:「灌水10~20公分。」當然一般農民沒有尺、也沒有帶尺到田裡的習慣,所以劉文利老師拿出拳頭比喻:「一個拳頭差不多高10公分,兩個約20公分。」能用簡單方法讓農民理解和實作,大家都覺得這才是他們想要的農技推廣人員。
「深水要持續多久?」
普遍認知水稻成長一段時間需要曬田,曬至土壤龜裂。劉文利老師的深水稻則是「持續灌水10~20公分高,直到收割之前。」劉文利老師說:「品種很重要,某些品種不耐泡水(例如會『黑腳台語』),秈稻比起稉稻,比較野、生命力較強,『台秈2號』、『台中秈10號』適合深水稻直播,即使是剛開始的分櫱也長得很好。不能施肥過量,以免植株過高而倒伏。」
「深水稻穀發芽率好嗎?」
劉文利老師說:「稻穀的數量是一般灑穀的2倍,旱田整地的效果比較好,整地完約半天到一天後灌水10~20公分高,之後灑催芽的稻穀。由於土壤縫隙裡還有較多殘留的空氣,足以讓稻穀生長。努力生長的稻穀好不容易伸出水面,剛開始葉片會軟弱地貼在水面,不用擔心,過幾天會自動挺起來。如果有些地方稻穀沒長起來,也不用去補秧,一來是面積太大人力成本不划算,二來是空缺的地方,旁邊的稻穀因生長空間變大,自然會向空缺的地方生長,有補償效果。」台灣以前也有直播,目前採精耕(旱田第一次粗整地、放水、第二次進行細整地、插秧,而且還不計自家人工成功認真下田補秧)。
劉文利老師補充說:「非洲高溫乾旱,可以做『稻穀的數量是一般灑穀的2倍』密植,台灣比較潮濕容易感染病害,密植是否合適,還需要進一步實驗。」
「深水稻直播的產量如何?」
在塞內加爾剛開始乾穀一公頃產量約6~7噸,後來增加至10噸多。精耕雖然產量較高,然而扣除人工很多成本不一定最後淨收益比較好,而且新世代年輕人的體力、勤快程度不如以往,省工栽培值得推廣,希望在非洲深水稻直播經驗,打開大家新的視野。
「深水稻靈感來自何處?」
劉文利老師在塞內加爾七年(在非洲30多年),這些突破傳統思維的作法並不是第一年就全面到位,而是邊做邊改善。劉文利老師首先歸功成功因素是當地有很好的水利建設,整個稻作生長期水源不虞匱乏,因此讓他和農民們可以做深水稻。
劉文利老師推廣的「深水稻直播」成果豐碩,「不推自廣」,上完課的農民自動把講義傳出去,面積不斷增加。他想低調一點,只寫3000公頃回報台灣農技團,依舊受到農技團的質疑,劉文利老師也不抗辯。後來,農技團來到塞內加爾看成果。看完之後,有一位曾任農改場的官員說:「如果是我,我不會做這些事。」意思是挑戰沒有人做過的方式,失敗機率很高,選擇做保守、求平安的就好。
劉文利老師還提到推廣時考量當地的風土民情很重要。他補充兩個案例:南非曾推廣農民種黃豆補充蛋白質,居民卻沒有喝豆漿的習慣,農推人員說:「黃豆可以和牛肉一起燉。」農民則說:「要是有錢買牛肉,又何必吃黃豆呢?」另外,他曾在史瓦濟蘭推廣種玉米,一般玉米間隔60~70公分,他加寬到1公尺,玉米會從原本結出一穗增加到兩穗。而且當地雨季只有100多天,大部分玉米生長期超過100天後仍需要水灌溉,所以收成不好,劉文利老師發現有一種PMR473品種的玉米,即使後期生長沒有雨水,葉子會逐漸乾枯,仍不斷將養分持續送到玉米穗,結成飽滿的玉米穗。
劉文利老師說:「稻子並沒有一般想像的弱,不需要過於精細或保護。我小時候是雲林農家長大,後來唸嘉義農專、台糖與台大建教合作農推班。靈感看似突發奇想,其實是累積許多實務或看書經驗,孜孜追求所得。」
被當地人尊稱的「農神」
劉文利老師認為「為農民謀求福祉」、「做對的事」很重要,被當地人尊稱「農神」。例如他看到稻子生長情況,建議農民要增加曬穀場,農民沒放在心上,等到收割時發現產量大增,更覺得劉文利老師「很神」。有一年稻穀豐收,卻還沒有蓋好足夠的曬穀場,他建議農民把收割沒有切斷的稻稈含稻穀,直接散落在稻田裡,善用當地半沙漠的氣候直接風乾,再一次讓農民覺得「很神」。
農民尊敬劉文利老師是一位從生產到銷售幫助他們的「神」,劉文利老師看到當地賣時米散裝放在大木桶裡,混雜著許多沙漠裡風吹入的細砂,因此洗米很麻煩,要仔細洗好幾次才能清除細沙。於是,劉文利老師鼓勵農民做成5公斤的密封包裝,受到大家的歡迎,首長、官員吃到這些「深水直播的台中秈10號」都覺得比以前吃過的米好吃太多。
原本當地男人負責較粗重的農事,女人則負責田裡除草工作,工作量大非常地辛苦,「深水稻直播」讓女人解放,可以有寬裕的時間和體力照顧家人、小孩,從事喜歡的工作和興趣。因此,婦女團體天天敬拜,祝福劉文利老師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劉文利老師說:「非洲孩子夭折率高,能生存下來的人耐力都很強。」在中非時,曾遇到內戰叛亂,因此台灣農推人員住到憲兵隊裡,叛軍來搶走財物,後來由市長開車在前、憲兵隊押後,保護台灣農推人員到安全地方,仍在半途被叛軍攔截下來,市長不斷地拜託叛軍:「他們是國際合作的人,千萬不要動他們。」叛軍搶走所有武器和劉文利老師的007行李箱長揚而去,過一會,叛軍跑回來問如何打開007行李箱,劉文利老師只好把密碼告訴他們,台灣農技團在非洲推廣還有許多很感人的故事。
劉文利老師覺得自己很幸運,政府、農民們提供豐富的資源,讓他可以一直做幫助別人的事,心裡感覺很踏實。他說人生有許多機會,第一個機會沒有掌握時,有可能沒有機緣(或眼界)讓你看到第二個機會,如果有把握住,就可以更上一層樓、再上一層樓,有「用心」的人往往後來發展與一般人不同。
補充一:以下摘自「天地行腳—台灣技術人員的無國際貢獻」、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出版
劉文利老師出身雲林虎尾農家,原是台糖耕耘機組長,當年中級公務員月薪約新台幣800元,台糖員工已月領1800元。他參加赴非甄試訓練,毅然放棄穩定的高薪,加入農耕隊的隊伍。他是首屆傑出外交人員獎中唯一的非政府官員。
在出國前,有「非洲先生」的楊西崑司長設宴款待農耕隊:「你們知道為什麼農耕隊的名稱不用 team 而用 mission嗎?就是告訴大家這是一支有任務和使命的隊伍,每個人都身負國家託付的重任,此去只准成功、不許失敗!」當時29歲劉文利,只覺自己是個小人物,能替國家作事非常興奮,暗自許下心願,要為國家做出一番揚眉吐氣的事業。
1965年他抵達象牙海岸,總統下班後在路上遇到農耕隊,會特別下車招呼致意 ,省長也會教他們用手吃不會掉食物的傳統。「一時間,我這個鄉下小人物,突然和總統、省長平起平坐。」他頓時知道自己職責很重大,做人做事,要邊學邊做,還要邊教,楊西崑司長的「Mission」更加深在他腦海。
1963年14名農耕隊按照台灣稻作田間管理以示範方式配合農民訓練,在很短的時間稻米產量大幅提高,並訓練農民擇地定耕、改良土地,當時象牙海岸農耕隊是我國駐外最大的團隊,成果受到國際重視,1973年,已有歷練的劉文利接下象牙海案Mbaiyakoro200公頃的水稻開發計劃,足足200個足球場那樣大的稻田,在有限的人力根本無法應付人工插秧的工作。
他決定引進台灣「深水稻直播栽培法」,是台灣光復前缺水地區農民栽種稻作的方法,以「條播」為主,因仍需要較多的人力而無法適用象牙海岸的大面積,因此將「條播」改為「撒播」,一公頃平均灑100公斤的種子,播種工時約3小時,大大減輕工作量,而且撒播密度使雜草不易生長,省掉除草,找出農民接受並輕鬆施作的方式,圓滿完成任務,歐洲共同市場在西非成立的「非洲水稻聯盟」也大力推廣這個方法。
「水稻深水直播」省工又大量增產,當時台灣農林廳長張研田專程到訪,卻聽到農民「增產帶來麻煩」的抱怨。原來年收一噸時,恰巧夠全家族一年吃,收成的稻穀蒸煮半熟,吊掛屋簷或樹上,要吃時才搗穀。如今大豐收,年產5公噸,滿屋子都是米,反而讓人頭痛。
劉文利認為「增產」是第一步,之後的「倉儲、加工及產銷」各階段性問題,都要想辦法解決。
然而工人偷懶的問題不時出現,劉文利探討是「懶」是「天性」嗎?原來是殖民地包袱自信不足,在加上以往白人供吃供住,勤奮者所得沒有差異?祖父輩就如此生活「為何我要勤奮工作?」於是劉文利改變計酬方式,使很多黑人樂於工作, 200公頃的開發計劃才能成功。1983年象牙海岸與中共建交,農耕隊撤離。而農耕隊給與的協助,仍希望當地的子孫享用不完。
1984年劉文利在政局不穩定的中非設團,塞內加爾是他投身的最後一個非洲國家,隻身(一人分團)前往古城「聖路易」負責5000公頃的水稻復耕計劃,距離當初推廣的「撒播式水稻直播法」已20多年,塞內加爾鳥害與鼠害更嚴重,若用原來的方法,撒播後排水,露出來的稻種馬上被鳥、鼠吃個精光,等於做白工。 面對雜草長得比水稻還快的稻田,他苦思解決之道,偶然在一塊低窪無雜草的農地讓他發現解決之道 。
撒播後不排水,將稻種浸在10~15公分水深的田裡,大約兩個禮拜後,水稻長出來雜草一棵都沒有,鳥鼠都吃不到,劉文利不斷強調「這是世界首創、革命性技術,懂得『變通』才是好技師。」然而一開始推廣並不順利,不僅塞內加爾農民難以置信,就連看到他傳回台灣的報告的專家學者也認為異想天開,幸好他說服當地的農民主席試做推廣。
農民主席帶著黑人農民來問:「『Mr. Liu』,10~15公分的水深要怎麼量?」劉文利看著農民心想怎可能叫他們拿尺量?靈光一閃,「就是兩個拳頭!」農民主席滿地點頭「對啦,這就是我們要的答案。」為了取信農民,先在一公頃的田地試種,一半用塞國傳統的方法,一半用深水直播台中秈10號,收穫成果天壤不同,低成本、少工時、口感好、大豐收又暢銷,讓農民十分感激。
另外,傳統塞國的男人不能讓腳碰稻田的水,女人負責稻田裡永遠做不完的辛苦的除草工作,而劉文利和台灣農技團天天在田裡示範耕作,讓原先在大樹下喝茶聊天的塞國男人汗顏,也改變傳統,下田耕作賺錢養家。女人可以不必天天下田,有時間烹煮好飯菜、陪孩子,家庭生活改善,生命價值完全改變,她們由衷感謝稱他為「農神」,直到現在「每天早上都有塞內加爾婦女在清真寺為他禱告,希望他長命百歲。」
補充二:目前宜蘭栽種較多的『台中秈10號』,不似傳統在來米吃起來乾鬆,口感比較偏蓬萊米。宜蘭三星水利小組長兼有機農夫簡桂賢建議如果在宜蘭作直播,清明節附近比較好,太早灑種、唯恐溫度太冷,稻穀會被凍死影響發芽率。
補充三:八仙圳水利小組長兼農夫鄭雄傑老師原是倉管人員,上班時兼顧家裡一小塊田,退休後回家種家族的田,當年在大哥大剛上市,他就買一支使用,對於新科技、新觀念接受度比較高。為了省工、省經費,曾經實驗好幾次水稻直播,十多年前先後買了兩台直播機,覺得不太好用,他認為還是背在身上的施肥機,灑稻穀比較好用,他實作經驗是稻穀剛冒出白點就要灑下去,如果放置較久,稻穀發芽的根變長,一來是稻根彼此很容易糾結,再來是根比較容易被施肥機弄斷(根會再長出來)。
補充四:關渡稻田是否可以做深水直播?鄭雄傑老師聽了劉文利老師經驗分享,他說:「深水栽種會有雁鴨踩壞稻子活不起來、初期怕被福壽螺吃的問題。」明年春耕我可以選擇一塊靠近路面雁鴨比較不會來的稻田做實驗,福壽螺的問題先用苦茶粕防治試試看。
補充五:台南市後壁區新東國小的李榮宗老師曾經在第二期稻用分子育種的「台南16號」做一小區的直播實驗,大約只有五分之一發芽(種子大多腐爛),為了避免鳥吃,大約灌水7~8公分左右,學生幫忙撿福壽螺,苗成活後,逐步增加水深至15公分。因嘉南大圳為了節水,放水一個月後,採間歇規律性的停水、灌水。所以,後期的深水稻的保水層很難維持,有時甚至乾涸。因此,後期的灌水與差別不大(只能在放水期間多灌一些水,水位很快就下降,難以建立固定保水層)。收成時,單株產量特別高。李榮宗老師認為不能確定是「深水灌溉」影響,還是因缺株很多,或許是「成長空間變更大的補償效果」。
補充六:我在後壁不施肥、藥、疏播自然農法種稻第8年,去年秧苗被福壽螺吃很多,秧苗用完後,稻田看起來真像癩痢頭的孩子,這兒缺一塊、那兒缺一塊,後來長大後,癩痢頭的孩子變得好看多了,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嚴重。為了避免去年的狀況,今年更加認真補秧,因此沒有時間除草,加上今年上半年缺水,嘉南大圳放水量少,稻田裡雜草變得很多,反而今年的收成比去年還要少,這兩年經驗是給福壽螺吃掉一些「成長空間變更大的補償效果」比長雜草來得好。
補充七:泰國米之神戴查老師分享泰國直播經驗,稻穀催芽後撒播,若無鳥害3天後淹水,30天後曬田裂至大約手指可以深入土壤,再淹水,如此輪替,收成很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