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毒生態混養 八個大男人的好「蝦」事業

2018/08/19 20:00
4,239次瀏覽 ・ 17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許庭瑜、陳俐伃/雲林縣報導】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的「好蝦冏男社」是由八位七年級生,憑著一股想回家鄉的信念而創辦。負責人李富正繼承阿公荒廢二十年的魚塭養殖白蝦,堅持自產自銷並突破傳統慣行養殖方式,採無毒安心的生態混養養殖法,不只成功重建食物鏈、恢復生態平衡,更成為傳統養殖戶轉型成功的典範。創辦至今歷經七年,李富正期許能再次找回過去口湖鄉養殖業的興盛時期。

照片

廢棄豬舍彩繪出「好蝦冏男社」生態豐富的意境。 攝影/許庭瑜

返回家鄉落地深根 堅決找回養殖榮景

今年三十四歲的「好蝦冏男社」負責人李富正是一位返鄉的青年養殖戶,他從小生長在雲林縣口湖鄉,家中從事水產養殖業。在耳濡目染之下,李富正雖然沒有專業的養殖技術,但是對於養殖業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對於這片土地也有深厚的情感連結。

照片

李富正回憶當初創辦的想法及歷程。 攝影/陳俐伃

二〇一〇年李富正退伍後,在一場同學聚會中與朋友們聊起過去在口湖鄉生長的記憶,以及當時養殖業的榮景;然而,現在的口湖鄉,不僅人口流失嚴重,超抽地下水更導致生態失衡。憑藉著一股想回家的熱忱,以及立志為口湖找回過去養殖業榮景的決心,李富正在這場聚會中號召了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到口湖鄉開始他們的養殖生活。

當時正興盛養殖龍膽石斑魚,八個大男人各自拿出「娶某本」培育龍膽石斑魚的魚苗,卻不幸在養殖過程中碰到砂石車駕駛酒駕撞到電線竿,導致養殖池內的運轉馬達失效,許多魚苗因此死亡。慘重的損失讓他們意識到養殖石斑魚的成本過高。

眼看投入的「娶某本」就要見底,他們意外發現當時在養殖石斑魚時放入池中負責撿拾殘骸糞便的蝦苗特別強壯,因此在慘賠之際,決定改養殖白蝦,並在二〇一一年成立「好蝦冏男社」。

不可預測的天災 淡然面對視為挑戰

創立好蝦冏男社的過程中,李富正的妻子林映君表示養殖業最大的困難就是面臨天災,「颱風來的時候雨下很大,魚塭的酸鹼度就會改變,當水質環境改變的時候裡面的魚蝦就會死掉。」林映君說,尤其一到夏季,正是颱風生成最旺盛的時候,每經歷一次颱風的摧殘,一池的魚蝦就會死掉,也就等於好幾百萬就此蒸發。

不過,相較於林映君,在面臨困難時李富正反而顯得特別平靜。「應該說創業就是一個冒險的過程,只是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而已。」他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在創業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可以想像成是一種困難,也可以是一種挑戰。

「沒錢怎麼辦?找錢啊!沒技術怎麼辦?去學習啊!遇到天災怎麼辦?就重新調整心情啊!」李富正表示當擁有信念和堅持,把創業當成一種使命感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堅持自產自銷 積極轉型不被時代淘汰

隨著時代的進步,台灣傳統產業面臨淘汰,當然,口湖鄉也不例外。過去口湖鄉養殖業興盛,無論是養殖技術或是先天環境條件都有利於口湖鄉養殖業的發展,「我們口湖鄉早期是以養殖聞名,更有養殖王國的稱號。」李富正驕傲地說。

不過近年在全球化之下,政府不斷進口大陸或鄰近國家的水產品,導致養殖戶捲入價格戰、貿易戰,「當消費者沒辦法從質量而是從價格去辨識的時候,台灣的產業很快就完蛋了。」李富正感嘆過去口湖鄉養殖的榮景早已不存在。

照片

為了保持養殖池內的氧氣含量所設置的打水車。 攝影/許庭瑜

除了面臨全球化的威脅,李富正也表示過去傳統養殖業都是幫中盤商代工,生產者只需將生產好的產品交由中盤商,至於後續的包裝、銷售都與生產者沒有關係。由於行銷通路被中盤商操控著,傳統養殖戶的生產方式偏向「重量不重質」,以生產大量的產品以獲取利潤,導致品質每況愈下,消費者在食用安心上沒有保障。

李富正表示傳統產業轉型相當重要,當養殖戶脫離中盤商的操控,自產自銷並將末端的銷售服務導入生產鏈上,他們就會更注重產品品質,同時也可以更直接地獲得顧客的回饋,並且從回饋中做改變。不只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同時也能因應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

突破傳統慣行養殖 建立生態食物鏈

不只堅持自產自銷,李富正更打破傳統養殖方式,以無毒的生態養殖法來養殖魚塭內的生物。他表示過去傳統養殖戶以高密度且單一養殖為主,也就是在魚塭內養殖單一物種,但是當疾病產生時,傳遞的速度非常快,絕種的機率也非常高,傳統養殖戶就會投藥來抑制疾病的產生。這樣的做法不只對環境不友善,生態也會漸漸失衡。

照片

李富正帶著孩子餵養養殖池內的魚蝦。 攝影/陳俐伃

「我們友善環境的第一點就是不使用藥物,然後採生態混養。」李富正堅定地說。因此,在好蝦冏男社的魚塭中,不只看得到白蝦,也可以看見石斑魚、台灣鯛、虱目魚、金錢魚等悠游其中。

而每種生物在池內都各司其職,例如,當白蝦生病時,台灣鯛及石斑魚會幫忙將病蝦吃掉。藻類過多可能導致優養化,此時由魚類將之清除,便能避免使用抑藻劑等,從而慢慢建立一個生態平衡的食物鏈,並以此方式來取代投藥,不只讓白蝦的品質更好,也找到與土地共存共榮的平衡點。

李富正也會向阿公李抄請教傳統養殖技術,「當然支持他無毒養殖的作法,不過我會教他快速瞭解水產相關知識和養殖技術,畢竟傳統養殖法仍有可學習之處。」李抄說。

照片

阿公李抄分享傳統養殖技術的重要性。 攝影/許庭瑜

不同於其他養殖業使用淡水養殖,李富正透過土壤抽取海水來養殖魚蝦。然而,以養殖戶的成本概念計算,利用淡水養殖的速度比海水快,較符合經濟效益。不過,李富正堅持使用海水養殖魚蝦,不僅改善口湖鄉地層下陷嚴重的問題,相較於淡水,海水擁有豐富的元素,例如OMEGA3、DHA、EPA等等,可以給予蝦子更豐富的營養成份。

傳遞安心無毒觀念 發揚水產業的價值

從無到有,好蝦冏男社創立至今已經有七年的時間,「讓消費者看到我們的養殖方式,透過養蝦讓他們認識台灣水產業。」李富正表示讓國人關注水產養殖業的相關議題非常重要,因為當關注度提高,也會讓養殖業的收入愈來愈好,就可以吸引更多青年農民返回家鄉,透過友善養殖的方式一起努力,才能讓口湖鄉的經濟更加繁榮、生態恢復平衡。

照片

荒廢二十年的魚塭重現生機。 攝影/許庭瑜

同時,李富正將自己定位成一個環境教育傳遞者的角色,他認為唯有讓土地生生不息,才能重振口湖鄉過往養殖王國的稱號。「透過友善的方式,讓土地越來越好!」李富正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友善環境、無毒養殖的價值與重要性,才能讓土地永續經營。

採訪側記

在這次採訪中我們前往雲林口湖鄉,在與好蝦冏男社負責人李富正談話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他對於無毒混養和安心的堅持,也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養殖業。過去我們時常聽到有機耕作,卻鮮少聽到無毒養殖,因此經過這次的訪談對於養殖業有更多的認識,也開始會注意平時所吃的魚類或蝦子是否安心,尤其在國人對於食安的意識逐漸高漲之下,食品走向安心和有機非常重要。

延伸閱讀

打造麵食界LV 賦予傳統麵條新風貌

小農應援團出擊 突破農業人力困境

用一線一絲紀錄 那都蘭傳承太魯閣族技藝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