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跡岩東稜步道、懷恩隧道、東打印台
2017年12月13日松山社大文史生態遊學班吳智慶老師安排「文山仙跡岩自然步道」遊學,行程大致為:捷運萬芳醫院站集合→興隆路三段→辛亥路五段→懷恩隧道東側、麥田山莊對面石階步道→炭窯土地公廟→木板棧道式步道→仙跡岩→仙跡岩廟→打印台→興隆路三段→返回。
吳智慶老師解說: 仙跡岩是台北盆地東南緣丘陵的一部份,與四獸山一脈相連,屬南港山系,也是雪山山脈北支尾稜,因其位在景美地區,也稱景美山,又因地處景美溪匯入新店溪之溪口附近,故又名溪子口山。山頂標高144公尺,視野良好,可遠眺觀音山及大屯山系。景美溪舊名霧里薛溪,「瑠公」曾築「木梘橋」(功能如同灌溉輸水渡槽)導水跨景美溪灌溉景美、公館、大安區、信義區、中山區、松山區等地(今稱「」)。「木梘橋」被兩岸往來民眾當橋樑使用,橋二側為梘頭與梘尾,日本人將「梘尾」轉音為「景尾」,後改為「景美」,現與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
在蟾蜍山東面山下之興隆市場曾發現巴圖石棒,是史前新石器文化遺址,三百年前凱達格蘭族霧里薛社、秀朗社在景美木柵地區,清雍正年間拳頭母開莊設拳山堡,拳頭拇山又稱公館山,因秀朗社原住民常出草傷害新移民,清廷設「公館街」保護,新移民進入開發均須向「公館街」申請許可並繳交開發所得百分之十五作為隘勇保全費、安家費,因此現在興隆路一帶舊名十五分。該區最早開發者為客家廖、簡、岳家族,後多由泉州安溪周姓家族移入取代,種茶、製茶及採煤礦,因此山上甚多墓碑上之祖籍多為安溪、清溪。
仙跡岩的地質屬中新世沈積的地層,由約在1,950〜1,800萬年前沈積的石底層與1,800〜1,350萬年前沈積的南港層所組成。仙跡岩以相思樹林為主要樹種的森林樣貌,漸為天然林所取代(炭窯土地公廟附近早期有相思炭窯)。經過自然演替後之次生植被,層次多、結構緊密,棲息其間的生物逐漸多樣化。
「仙跡岩」傳說是呂洞賓飛昇之處,留下腳印因而得名,巨石下方建有「仙跡岩廟」,廟裡香火鼎盛,近年翻修後的外觀顯得更加亮麗了!仙跡岩自然步道沿途設有涼亭數座及植物解說牌,深富生態教育意義,提昇對大自然的認知。廟前居高臨下亦是瞭望的好地方,您可以在炭窯土地公廟眺望四獸山、拇指山、南港山、猴山岳、指南宮…。是休閒、知性近市區的優質步道之一。
沿途吳智慶老師也指點台灣欒樹、川七、蓮蕉、扶桑、酢醬草、咖啡豆、楓香、百年樟樹、大頭茶花、油桐花、鳶尾藍、台灣桫欏、猴板凳(靈芝)、蕨類…等眾多植物,知性之旅—不論是人文、歷史、地理、自然生態…,讓我們獲益良多—感恩!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