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淑禪、陳厚蓉/基隆市報導】二〇一六年四月,一隻身長僅約三十公分的海龜 — — 「小叮噹」,因誤吞了人類丟棄的塑膠製品,且下顎到眼球下方遭魚鉤穿刺。性命垂危的牠逐漸失去活力,無力抵抗潮水的洶湧,就這樣漂進了漁船用來捕撈吻仔魚的三層拖網中。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又稱「海龜實驗室」)在接獲漁民通報後,立即前往宜蘭進行海龜救援行動,並將這隻受重傷的海龜送往台大獸醫院進行手術,過程中「小叮噹」甚至一度休克。在研究生們長達四個多月的細心呵護之下,「小叮噹」幸運地恢復原有的活力,在蘇澳內埤海灘順利野放,重回大海的懷抱。
多點合作 連成完善海龜救援網
設有二十四小時海龜救援通報專線的「海龜實驗室」,積極處理全台各地海龜擱淺、受傷、死亡的狀況。除了扮演著「救護車」的角色,同時還是「海龜病房」,由研究生及助理們日夜輪班照料,投藥、打針、餵食、換水;而與台大獸醫院合作成立的海龜救治中心就像是「急診室」,由專業的獸醫針對每隻海龜的狀況進行用藥評估與手術;重症的海龜則會被轉送到設備及團隊相對完善的屏東海生館「加護病房」。這三個點所連成的海龜救援網,雖各自有著不同的角色與功能,但都以成為「海龜的守護者」為核心使命。
「小叮噹」悠游水中的模樣。海龜實驗室 / 提供
多點合作 連成完善海龜救援網
設有二十四小時海龜救援通報專線的「海龜實驗室」,積極處理全台各地海龜擱淺、受傷、死亡的狀況。除了扮演著「救護車」的角色,同時還是「海龜病房」,由研究生及助理們日夜輪班照料,投藥、打針、餵食、換水;而與台大獸醫院合作成立的海龜救治中心就像是「急診室」,由專業的獸醫針對每隻海龜的狀況進行用藥評估與手術;重症的海龜則會被轉送到設備及團隊相對完善的屏東海生館「加護病房」。這三個點所連成的海龜救援網,雖各自有著不同的角色與功能,但都以成為「海龜的守護者」為核心使命。
獸醫替「小叮噹」做腹部爛甲清理。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 提供
「海龜實驗室」的靈魂人物 — 程一駿教授表示,剛開始其實這裡並不是海龜實驗室,單純著重在環境、海洋生態相關的理論深探。直到一九九二年,一位學生想進行關於海龜的碩士論文卻苦無資源,「當時整個系所沒有老師懂得什麼叫海龜、更不知道台灣哪裡有海龜,台灣對於海龜這方面的研究與數據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樣的契機下,程一駿帶著學生從澎湖望安島開始了第一個海龜調查研究,開啟他的海龜研究生涯,成為台灣鑽研海龜研究的先驅。
海龜實驗室的靈魂人物,程一駿教授暢談海龜實驗室一路走來的過程。 攝影 / 陳厚蓉
一九九五年時,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在海龜產卵棲地建水泥觀光步道的事件,引發了環保團體的強力反彈。程一駿笑著說,「一兩個月後大家都知道了這裡有海龜,意外吸引很多學生加入,整個海龜的研究計畫就漸漸做了起來。」後來當題目越做越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幫忙,便開始招募志工。每年暑假帶著研究生和志工們前往海龜棲地小琉球與蘭嶼,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地研究。徵選時不期望是生物相關科系的學生,而是希望開放給其他科系甚至是社會人士,「讓真正有心的志工們,利用暑假的兩個月時間,在不影響既有生活步調的狀況下,去滿足那些曾經只能在心裡想過的夢想。」
海龜不該代替人類受罪
「海龜實驗室」致力於海龜研究與保育至今已超過二十年,而「垃圾」是最普遍導致海龜間接受傷的原因。程一駿說,「剛開始有算過,大約百分之九十到我們手上的海龜都有吃到垃圾,當然有些比較特別的,例如被凍昏的、感冒的、被鯊魚攻擊的海龜,比例就比較低。」
其實導致海龜生理機能衰弱的垃圾量不必多,只要五克十克就能堵住腸胃道。海龜進食不了,體能越來越差,受胃裡塑膠垃圾的浮力影響漂浮於海面上,風浪大時撞到礁石、船隻、或被浪推進漁網中,就會導致受傷甚至是死亡,而好運一點的就是被沖上沙灘擱淺。
落實環境保育 留給海龜平靜的家
「海龜是一級瀕危保護物種,過去文獻指出,一隻海龜能平安長大回來產卵的機率是千分之一。然而,現在的環境對牠們而言,威脅是更大、面臨的問題更多了。那相對去推估的話,可能現在變成每一萬隻才有一隻能夠幸運回來。」海龜實驗室助理謝文宜憂心地說。
去年三月,收到一隻只有手掌大的虛弱海龜 — 小飛,在住院不到兩個禮拜時就不幸離開了,後交由台大獸醫做解剖檢驗才發現,在牠短短幾公分的食道內,竟然取出了數十塊的塑膠碎片,嚴重傷到腸胃導致無法消化進食,是奪走小飛生命的主因。人類製造的海洋廢棄物對於海龜、甚至是所有海洋生物所造成的後果及危害,不容忽視。
野放痊癒海龜,重回大海的懷抱。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 提供
海龜的救傷及照護,是一個漫長與持續的工作,除了需要熱情及足夠耐心,也需要大眾一起養成環保好習慣。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及餐具的次數,並將資源物盡其用,確實做好資源回收。當環保的概念落實於每個角落、向下紮根,才能真正達到垃圾減量,降低廢棄物流入海洋的機會,營造一個友善海龜的生存環境。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