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金魚厝邊」 青年返鄉在地創業

2017/02/05 20:00
4,768次瀏覽 ・ 2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鄭宇辰、解子一/宜蘭縣報導】頭城,享有「開蘭第一城」的美譽,昔日,整齊的瓦房,房舍間流過的河水,養育著一座文化的城池,他是宜蘭閃亮的一顆明珠;今日,河道乾涸,筆墨書香不再重現,街道上不再是奔跑的讀書小童,取而代之的是星期六苦等兒孫回來團聚,星期日吃完飯又目送孩子離去的長輩。現在的頭城真的沒落了嗎?彭仁鴻說:不。他回到頭城,成立「金魚厝邊」,帶領其他青年發現老藝術家、挖掘文化,促進青銀合作。他們在傳城,也在傳承。

照片

插畫家鉛筆馬丁在媽祖廟前寫生,用筆記錄頭城的點滴。             攝影/鄭宇辰

三年當兵瞭解頭城 復興家鄉念頭心中萌生

「金魚厝邊」的創始人彭仁鴻是地地道道的頭城人。但在人生的前二十幾年,常年在外求學的他對於家鄉是陌生和冷淡的。研究所畢業之後,他成爲了一名研發型替代役,回到家鄉工作。這三年,這位遊子才開始真正的瞭解自己的家鄉,也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在當兵期間,他從事家鄉的文創產業研究,走訪了家鄉的每個街區,每條街道,瞭解了家鄉的歷史。他才發現,頭城享有「開蘭第一城」的美名,悠久的歷史和鼎盛的文風也孕育出文學作家李榮春、有「蘭陽第一筆」美稱的康灩泉。

隨著觀光業的發展,不佔地理優勢的頭城被人遺忘,沒有觀光產業使得這裏的工作機會很少,年輕人離開頭城尋求新的工作機會;頭城現在銀髮族越來越多,他們的技藝無人傳承,面臨即將失傳的困境。這些問題讓彭仁鴻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家鄉逐漸沒落,他想讓頭城的文化和藝術被人看到,讓在外的年輕人返鄉,接手老一輩的技藝,並且不僅僅侷限在傳承,也在頭城發展自己的產業,以新視角呈現老頭城。

開辦藝術季活動 讓藝術家走出來

小小的頭城其實臥虎藏龍,五代均爲書法家的書法世家康家,用插畫的形式記錄兒時頭城的年度最佳插畫家鉛筆馬丁......這裏的藝術家數不勝數,然而現在卻因年紀較大或是作品無人欣賞而不再創作。彭仁鴻說他瞭解到菜市場裏殺雞的一位普通的婦女,竟是臺灣的工筆畫第一人的時候,既驚訝又惋惜。他看到這些身懷絕技的藝術家,所以他想做點什麼讓這些藝術家能夠走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也要將他們的技藝傳承下去。

於是「金魚厝邊」每年舉辦一次「藝術季」,讓包括插畫家鉛筆馬丁,康家第五代書法家康懷等人將自己的作品在藝術季展示。除此之外,藝術季還吸引外面的藝術家來到頭城一起參與藝術季,和頭城的藝術家交流。

參加了兩次藝術季的康懷老師說,他也看到藝術季對於頭城人的轉變,從第一年居民的漠不關心到第二年有藝術家主動報名參與。「我覺得地方的文化氣息被帶動了,潛移默化,持續下去就會不同了。」彭仁鴻也希望通過藝術季重塑頭城文化氛圍,並吸引在外的藝術家,在未來讓這裏成爲一個藝術聚落。

照片

彭仁鴻和返鄉青年在「金魚厝邊」中 共同探討下一步計劃。                  攝影/鄭宇辰

青銀共創 傳承也是傳城

彭仁鴻覺得現在的頭城需要年輕人,讓他們能夠繼承家業或者學習老一輩的手藝和技能從而進行傳承。

於是他們做的第一步是發行雜誌「青銀誌」,讓年輕人知道家鄉的機會和現狀,而不再用舊角度看頭城。雜誌裏面有放棄城市工作,回家繼承打鐵技術的設計師;三代傳承的「阿公蛋餅」,接過父親接力棒的紅糟鰻魚店老闆等。不僅僅如此,在「青銀誌」裏還有青年創業的實例,銀髮族現狀,讓人們能夠快速瞭解頭城和大家努力的方向。

除此之外,彭仁鴻還讓老鎮長故居變身「青銀共創」的空間。名爲「金魚 厝邊」。「金魚」取自鎮長邱金魚的名,「厝邊」則是希望這裏能夠成爲頭城居民的好鄰居。在這個「青銀共創」空間裏,會定期舉辦老藝術家、老技藝者的講座,請他們作爲主角,講出他們的故事。其次還邀請「銀髮族」定期舉辦課程,包括素描、書法、拓碑、木工等等,在這個空間裏面,兩代人其樂融融,傳承就在這不經意間開始了。

照片

頭城吸引國外藝術家進駐交流,用自己的妙思妝點頭城。                     攝影/鄭宇辰

協助青年回家創業 「金魚厝邊」

繼續努力彭仁鴻也發現,現在一些希望返鄉的青年因不知回到家鄉如何發展而停滯了回鄉的腳步。於是「金魚厝邊」在頭城成立了所以成立了「丟丟銅青年協會」,鎖定宜蘭的在地青年,和想要返鄉村的頭城青年。協會主要通過舉辦十二鄉鎮青年論壇,促成返鄉青年交流,相互借鑑;創立「青年學院」,通過走訪宜蘭的社會企業,農業,瞭解在地的文化。不僅如此,還給予青年機會在地實踐,比如讓其一起參與藝術季的籌辦,鍛鍊能力;並設有返鄉輔導室,在創業過程給予陪伴指導。

一連串的幫助,使協會中的青年有的成立了公司、有人舉辦小旅行、還有一個青年,在南澳成立小農公司,幫助農民推廣。可能這些公司還沒有壯大,但可貴的是他們找到了回鄉的理由和努力的方向,找到他們可以發揮的空間並且持續堅持。

「金魚厝邊」在未來也希望這些頭城青年能夠組成一個羣體,守望相助,互相扶持,這樣才能讓頭城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回到家鄉。現在,已經漸漸看到成效,這幫青年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頭城文化重現,定能恢復往日的風采。

延伸閱讀

宜蘭行健村 實踐有機夢想

下鄉宜蘭 年輕人種出一片天
宜蘭鄂王社區 重振舊城百工技藝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